《青年报》头版: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发布者:孟雨发布时间:2013-11-14浏览次数:69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连日来,因为老人落水获救,苦苦排摸寻找,“无名英雄”才迟迟浮出水面一事,更是让“爱在华师大”有了最新的诠释和演绎。昨天中午,经各方努力,终于促成了落水老人与两位救命恩人的相会,而团市委方面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邀请获救老人为恩人颁发“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以此向社会传递见义勇为这一城市需要大力弘扬的社会风尚。

老人一早分别为恩人 写“专属”感谢信

  本报连续两天刊发《75岁老人落水被大学生救起“救命恩人,你在哪里?”》、《75岁老人落水获救,最后一位“无名英雄”已找到》的报道,向读者朋友介绍了华东师大附属小学的退休语文教师孙义源上周五傍晚不慎掉入丽娃河中,是过路的两位“大学生”及时跳入河中救了老人性命的感人事迹。

  由于做好事者的低调,一度还在校园里、微博上引发一场寻找英雄、寻找雷锋的接力。 前晚,获救落水老人、华师大附属小学退休语文教师孙义源从青年报记者口中得知第二位“无名英雄”也找到后高兴极了。获悉第二天中午可以与恩人见上一面,为了表达感激,孙老昨天一早就准备好了两张信纸,分别为两位恩人赶写“专属”感谢信。

老人与两位恩人话家常 愿为留学生提供语文辅导

  昨天中午,当老人看见两位恩人时就热情地上前拍了拍各自的肩膀,热情地与之握手表示感谢,送上了感谢信,但对于以示谢意的一点钱款,两位年轻的小伙都坚决予以了拒绝。

  在与两位恩人话家常的过程中,老人意外获悉了一件让他倍感歉疚的事情。当晚,东软集团驻华东师大的软件工程师周玉更救起老人后便快速回到了办公室,擦了擦有河泥的脸和头发,甩了甩身上的水,因为办公室没有可以换洗的衣服,周玉更直接套了件外套就乘车回家了。善良质朴的周玉更因为全身湿漉怕弄湿座位,而选择在公交车上站了一路。“全身湿透,乘车回家明明有座位却体恤他人选择站立,还在河中弄丢了眼镜,如此种种,实在让我太不安心了。”老人激动地说着。对此,周玉更不断宽慰老人:“我身体好,没事的。”

  对于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何木,老人也是喜爱有加,还特别为之开小灶,抄了一个家庭住址、全套电话号码给他。“我以前是语文老师,听说何木中文现在说得还不太好,如果他在学习中文中有任何问题,我也定当尽己所能,提供帮助。我的家,我的电话,随时为他开放。”孙义源说道。

  如今,孙义源还逢人就夸赞是学校将学生培养得这么好。

两位年轻人第一时间 获“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

  昨天,听说获救老人与两位救命恩人有个会面,华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林在勇也抽空赶来,他们既鼓励和肯定两位见义勇为者的英雄义举和高尚品质,也请老人要多多保重身体。

两位年轻人获颁“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证书则将这场双方会面推向高潮。

  中午,团市委副书记刘刚专门携带两张由“上海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具的荣誉证书前往华师大,老人亲手把证书颁给了恩人。刘刚认为,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应对这样一种义举进行褒奖,对当事人予以激励。“他们见义勇为勇救落水老人,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我们前来,也是为了当面感谢年轻人以实际行动演绎爱和传递爱。”

《青年报》  日期:20131116  版次:A08  作者:刘昕璐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1/16/content_177574.htm?div=0

 

周玉更 东软公司驻华东师大软件工程师。

他说:同事们看见我全身湿透,问我怎么回事,我调侃说,就去丽娃河游了趟泳!

何木 华师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本科生,也是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

他说:我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

 

■A05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本报昨天报道《75岁老人落水被大学生救起“救命恩人,你在哪里?”》,如今,救命恩人已经都被找到。昨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特地告知本报,经过几天来的排摸和校方微博、青年报官方微博的转发后,老人惦记的另一位跳河施救者也终于找到了。他叫周玉更,是东软集团驻华东师大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当时,他是从丽娃河边的办公室内听到有人呼救而第一时间冲出去救人的。

“无名英雄”引发寻人接力

  青年报昨天报道了华东师大附属小学的退休语文教师孙义源上周五傍晚和两名老年朋友在华师大丽娃河边散步,孙老不慎掉入丽娃河中,过路的两位“大学生”及时跳入河中救了老人性命的感人事迹。

  当时,老人被仰面抬上来的时候,脸已经乌青了,和落水老人一起散步的赵老师等人记得,在场的好心人真不少,有打120的,有帮着换衣服的,有不停做人工呼吸的,有张罗在校门口等候救护车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姓名和电话。他们好不容易知道其中一位跳河救人大学生真实身份——华师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本科生,来自于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何木,而另一位跳河救人者依然没有找到。

  青年报昨天刊发报道后,在微博上引起更多人的转发和关注,大家都开始相互打听寻找这位“无名英雄”。昨天上午,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专门告知本报,老人十分关心的另一位跳河施救者也终于找到了。他叫周玉更,是东软集团驻华东师大的一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

救人者打趣“只是去游泳”

  昨天,青年报记者联系上了周玉更,他回忆起了救人经过。“我所在的办公室就在丽娃河边,当时天色已暗,周边都开始变得越发寂静起来。突然,我听到窗外传来呼救声,第一反应就是一定出什么事了。”周玉更不假思索迅速从一楼办公室内冲了出去。他来到河边,看见岸边急作一团的几个人指着河内,他意识到有人溺水后便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最终,与何木合力将老人托上了岸。“上岸后,许多人开始了接力救治,确定老人还有呼吸并且有人照顾后,我就走了。”周玉更坦言,当时的河水温度已经很低了,上岸后他也感觉很冷,所以就一心想着回办公室换身衣服。

  “同事们看见我全身湿透,问我怎么回事,我调侃说,只是去丽娃河游了趟泳!后来,我才坦白是自己刚刚与一位大学生合力救起一名落水老人。”对于周玉更的义举,几位同事都非常感佩,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拍下身边这位英雄湿漉漉的样子。 因为当晚办公室同事不多,此事并没有第一时间传开。这两天,好多同事都觉得奇怪,周玉更工作时总是将脸凑得离电脑屏很近。原来,就在跳河救人过程中,周玉更的眼镜掉在河里,因为忙于工作至今也没有重新配。 目前,信息办党支部书记正发起支部成员为周玉更捐款买副新眼镜。

  “我是肯定不会收的,如果收下,这成啥了呀。”周玉更急了。他也反复向青年报记者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当时应该做的事。他坚信,只要泳技还OK,碰上谁,谁都会跳河去救人的。 当孙义源老人获悉两位恩人都找到的消息后,高兴得像个孩子。“我想当面谢谢他们,向他们表示我的谢意。年轻人的救命之恩,我没齿难忘!”

[记者手记]

  因为低调,所以更美 落水老人被救让人感到温暖,但记者的采访过程是“不易”的,因为,救人者都很低调,都不愿说太多,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遇到这种事情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跑过去救人,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我想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都会这样做的。”这是女生周富玲的原话,然,因为跑得太快,小周反而扭伤了脚。外籍留学生何木面对记者更是“害羞”,以“中文不够好”而婉拒采访。昨天,当最后一位“无名英雄”浮出水面,他的一句话更是让人既想笑又感动——“去丽娃河游了趟泳!”

  在被人冠以“救人英雄”的名号前,他们都如此看淡自己的所为。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对这样年轻人致敬,因为低调,所以至臻至美。

《青年报》  日期:20131115  版次:A01A06  作者:刘昕璐   制图  余儒文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1/15/content_177468.htm?div=0

 

118日傍晚6点多,华东师大附属小学的退休语文教师孙义源在华师大丽娃河边散步,不慎落入水中,幸得大学生们跳河相救,老人终于无恙,救人者却不愿留下姓名。这两天,孙义源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华师大,希望寻找救命恩人。目前老人已找到一位救人的学生。图为昨天晚上,孙义源向青年报记者讲述被救的过程。青年报记者 丁嘉 摄

    “如无人下水相救,我早已命归黄泉。救命恩人你在哪里:很想面见及酬谢。愿好人一生平安!”这两天,一封字体工整的手写感谢信送到了华师大学校办,随着微博转发而成为一段校园佳话。写感谢信的老人名叫孙义源,今年75岁,是华东师大附属小学的退休语文教师。118日傍晚6点多,他和两名老年朋友正在华师大丽娃河边散步,不慎掉入丽娃河中,是过路的大学生及时跳入河中救了老人。

■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实习生 刘丽菲

    “当时好心人真不少  没有一个人愿意留名”

    “来人啊!有人落水了!”时间回到118日傍晚6点多。在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附近,原本寂静的丽娃河边,突然传来了急切的呼救声。丽娃河里,只见一位老人在不停地挣扎。

  丽娃河水面距岸堤近1米,显然,老人很难凭自己的能力爬上岸,而岸上的人想伸手拉起老人却也鉴于距离爱莫能助。老人在水中没扑腾几下,就快沉下去了……

  这时,华师大公管学院两名学生——周富玲与何木同学正在丽娃河对岸的体育场附近,听到呼救后,他们立刻飞快地朝丽娃河畔跑去。周富玲只想着赶快跑到老人落水的岸边,可是因为太着急不小心扭伤了脚,于是,这名女生只能边走边急切地大声呼救。

  男生何木飞快地跑到河岸边,没有片刻犹豫,就一头跃入了河里。可是,他在水下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落水老人的踪影。就在这紧急关头,又有一名途经丽娃河的男子也跳进了水中,在水中一番搜寻,终于触碰到了水下的老人。于是,两人奋力把老人抬上了岸。

  “他被仰面抬上来的时候,脸已经乌青了。”据当晚和落水老人一起散步的赵老师回忆:“当时在场的好心人真不少,有打120的,有帮着换衣服的,有不停做人工呼吸的,有张罗在校门口等候救护车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姓名和电话。”

  学校出动巡逻车  接引120急救车

  当时,学校保卫处值班的毛老师接到报警后,考虑到救护车进校园的这段路比较难辨别,为争取急救时间,毛老师马上联系了学校巡逻车赶赴学校大门口,接引120急救车。

  过了一会儿,老人渐渐苏醒。“我赶紧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还好,经过检查后老人身体并无外伤,这才把他扶到椅子上坐下。”在大家的努力下,120救护车在几分钟后就赶到了老人落水的现场,把他送医院救治。“后来才发现,两位下水救人的同学已经不见了。”毛老师遗憾地说道。

  最后,这两位跳水救人的男生中,只确认了何木:华师大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3级本科生,也是来自于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另一位,仍在寻找中。

       获救老人请求记者  定要弘扬英雄义举

  经了解,落水老人孙义源是华师大附属小学的一名退休语文教师,家住师大一村,事发时,他与另外两位老人正在河边的长凳休息。“当时天已经很黑了,孙老师的脚不小心踩到了河岸边所铺木板的一个缺口里,身边失去平衡,滚入了水里。”赵老师回忆道。

  青年报记者昨天找到孙义源老人,他请求记者一定要弘扬这样的好人好事。“要不是同学们的帮助,义源早就命丧黄泉了!”回忆此事,孙老师的老伴也屡屡惊魂未定,说得最多的是“感谢”二字。

  “我真的太感动了,现在社会上关于老人被好心人救起、好心人却惹一身麻烦的负面报道很多,华东师大的两位同学还能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不顾寒冷跳河救人,真的让我觉得很温暖,也很感动。”孙义源夫妇反复向记者强调这一点。

  然而,让老人遗憾的是,目前只知道一位跳河施救的学生身份。于是老人给学校办写了一封表扬信,寻找好心人。

  救人学生被找到后,第一句话就关心老人的健康

  “遇到这种事情,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赶紧跑过去救人,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我想任何人遇到这种事情都会这样做的。”周富玲认为,虽然是女生,但是在紧急时刻,自己也完全不会退缩。“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当别人遇到危险时一定要出手相助,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而率先跳入丽娃河施救的何木是一位外籍留学生,他以“自己做了最应该做的事情”以及“中文不够好”而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何木是一个非常善良、可爱又有些害羞的大男孩。”据公共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辅导员杨亚星老师介绍,何木同学去年在华师大读了一年的中文预科班,今年才进入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读大一。

“在我知道这件事情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何木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何木却首先问起落水老人的健康状况,这使我非常感动。而且,何木在救起老人之后还为他做了紧急救治,这种精神非常打动我。”杨亚星赞许道。   

《青年报》  日期:20131114  版次:A01A04  作者:刘昕璐 刘丽菲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1/14/content_17735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