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公益行助力智能教育周启动

发布者:吕安琪发布时间:2021-05-28浏览次数:150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周先导活动之一,5月25日,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百灵康复筑梦公益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五月艳阳下,康复科学系师生团队齐集一心,共同承诺为守护人民的健康而努力前进。华东师大首个医学类专业2020级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学生代表全系师生将“智能+”“健康+”和“幸福+”的理念高举头顶,立志将科学理论与研究成果书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是一个全校范围内唯一一个师生共建、统一行动的志愿者公益服务队。

  仪式后,志愿者服务队分别按计划奔赴实践基地组织参与公益服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实践基地均经由华东师大双创学院孵化,由康复科学系硕博士毕业生创办运营。

华东师大首个医学类专业2020级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学生代表全系师生

  在语之泉儿童发展中心和阿伊屋儿童言语发展中心,同学们在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集体备课,分组为障碍儿童进行评估,与家长进行沟通。在机构的个训室中,还同步设有专家自主研发的儿童言语语言评估与训练平台,让长期困扰康复人才培养过程中专家督导配给不足的问题得以迎刃而解。而这套由康复科学系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平台,更多地在康复临床上用于远程专家会诊,打破时空限制,解决康复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事实上,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成立至今,已有近20支学生团队携手创业,开创出以言语康复为主的技术研发或康复服务机构。从青春同学到创业伙伴,企业之间还形成了稳定且颇具能效的合作模式——打造出智能技术研发和一线应用的产业链。

师生在语之泉儿童发展中心和阿伊屋儿童言语发展中心集体备课

  2020年上半年开始,为了切实减轻特殊人群家庭负担,保持特需人群科学康复训练的效果,系所师生还共同打造了由志愿者们共同维护的教康在线课堂,与家长们免费分享家庭康复课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在线康复教学手段,师生志愿者们定期举行在线康复咨询活动,一人一案,定期跟踪,把“送教上门”的理想变成了可能。

  康复科学系主任刘巧云教授表示,面对特殊人群,智能康复已成为康复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我们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康复技术的结合与发展,在健康梦的感召下,希望我们能够用技术和爱让沟通无碍。

  刚刚通过论文答辩的2018级硕士周琪说,自闭症儿童社交康复训练课题贯穿了她的整个研究生阶段。她奔波于教室、实验室之间,从虚拟软件开发平台到康复训练临床,看到在机器人帮助下的孩子回避交流到张开双臂学会拥抱,她觉得“内心丰盈”和“终生奋斗”成为了未来继续从事康复行业的动力之源。

  本硕博学生联合党支部书记、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彤表示,当她看到85岁老教授在接受完听力测试与康复咨询后脸上露出的满意笑容、口吃患者流利地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完全无口语的自闭症儿童在接受干预后第一次轻轻喊出的“要”这个音,看到家长们因为孩子的进步而欣慰的笑容,她说,“我有了一种职业的巅峰体验,这是一种叠加了成就感、幸福感和价值感的体验

  一直以来,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都将公益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二课堂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包括“退休教职工听力咨询”、“自闭症儿童公益咨询”等富有康复医学专业特色的公益活动。服务队以教工支部和本硕博学生党支部为先锋,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在活动中渗透“公益、公德、公心”的思想素养,将对障碍人群的评估、问诊、咨询、干预送到最有需要的老人孩子身边。通过服务社区、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真正起到了人才高地对接基层社区,现代康复技术反哺社会需求的作用。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智能教育周本月24号已全面启动。其中529日、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举办的智能教育公众开放日已开放预约报名,对象是全市幼儿园到大学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参加者将走进华东师大校园,参与讲座、咨询、展示、体验等四大类型活动,与教育、医学、心理、音乐、体育、美术、传播等十多个不同学科的专家教授面对面交流,沉浸式体验智能教育的浓厚氛围和真实场景,体会教学方式和知识传播之变革。

  

  

  

图文、来源|康复科学系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