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指标

4.规划、部署和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和“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有制度、资源保证。

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化,拥有明确落实方案。教育学部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及2019年重点工作“1+10”工程。作为“一流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教育学部一直致力于探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高水平、内涵式发展路径,通过推进各育人主体统一共识、同向发力,立足专业优势和特色,主动对标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培养“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念先进、敢于担当”的“未来教育引领者”。

“新时代宣讲团”让学生成为“四史”主讲人,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组建成立、旨在推动青年大学生主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华东师范大学“新时代宣讲团”,近日专门成立了由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学段的50余名“00后”大学生组成的“四史”宣讲队,力求引导帮助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要讲”“我能讲”的思想转向、角色转换和能力转变,带动其树立起“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学生骨干宣讲带动全员青年学习的积极氛围,让鲜活灵动、热烈生动且不乏理性思辨的“青春物语”,成为学校开展“四史”宣讲和学习教育的特别“注脚”。

新时代宣讲团”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交流会

校“四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马院教授闫方洁向宣讲团学生代表赠书

各院系积极探索“三进”工作和“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并积极交流经验。孟宪承书院以党建引领为“心”,以现代书院为“径”,以精品项目为“环”,凝聚合力深入构筑书院育人同心圆;数学科学学院立足学科,聚焦思政,突出育人,不断深化完善“1+10+3”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内圈”改革课程思政教学,“中圈”建设十大育人体系,“外圈”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外语学院筑牢“课程思政”主阵地,精选实践基地培育新时代外语人才,师生联动提高实效,传承典型经验打造全员育人队伍;法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统筹推进新时代“三全育人”工作;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强化“组织育人”整体导向,凸显“拔尖创新”引领成效,激发“课程思政”深层活力,打造“实践育人”立体平台,形成“协同育人”专家团队;大夏书院以“两大工程”为抓手、健全“三圈十层”书院全员育人体系,以“三育繁荣计划”为突破、构建“三个大夏”书院全方位育人模式,以“学生成长计划”为抓手、健全“四横八纵”全过程育人支撑体系;历史学系以课程育人有传统,科研育人有实力,实践育人有抓手,文化育人有底蕴,组织育人有方法,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创新制度形式,集体备课让新思想入耳入脑更入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提供优质资源。华东师大2019年9月在部分本科专业先行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取得较好成效。另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慕课视频和微课视频的拍摄工作也已完成。

华东师大还注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中国故事》等其他课程和第二课堂。华东师大制定1+x课程群建设方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主干课程,将在学校的通识课程体系中开设若干门相关配套选修课,吸引和帮助大学生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知。此外,还与闵行区共同主办“吴泾·蝶变——行走中的‘四史’学习教育”项目。

“吴泾·蝶变——行走中的‘四史’学习教育”项目正式启动

支撑材料:

1.教育学部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暨示范院系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

3.华东师大未来教师携手中学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4.媒体关注丨华东师范大学:“初心”读书会让“四史”流进00后心间


5.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思政课得到重点建设,教学改革有显著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符合《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规范(2019年版)》。学校和院(系)主要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一次。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形式与内容,推陈出新,取得一批显著成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和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分别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政策思考”“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及内容一体化建设”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等四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华东师大召开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拍摄制作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正式在中国大学MOOC网上线“开讲”,已有一万多学生在线学习,并踊跃进行讨论和提问。课程选拔了40多位优秀博士生、硕士生担任课程助教,及时进行线上回帖,辅助教师答疑解惑。开课当天,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宋进教授,《思想政治课研究》主编曹景文教授,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思政组一等奖获得者闫方洁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咏梅,概论教研部主任黄亚玲,原理教研部青年教师孙义文以及课程助教的同学长时间在线解答学生提问,受到学生高度评价。目前,我校四门思政慕课已被上海市教委推荐为上海市级思政课示范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参加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2019年6月11-13日,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委托,以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为组长的专家组进驻我校,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师范)、地理科学(师范)三个专业开展为期三天的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工作。反馈会由专家组组长任晓伟主持,他代表专家组向学校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表示感谢,对华东师大本次进校考察的三个专业的办学成绩予以高度评价。

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师范)、地理科学(师范)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符合相关建设规范。以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在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中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增设党的建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两个二级学科。依托人文社科优势资源,协同学校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上海哲社创新研究基地、6个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6个上海“立德树人”研究基地,联合开展理论研究。依托区位发展优势,加强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市委党校等13个单位同城协作,建设马克思主义高峰学科。组织心理学等5个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哲学等优势学科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阐释,精心打造“中国智慧”思政选修课,并将教学内容集结成册出版发行。立项资助研究生思政公开课、学位基础课和思政通识课程建设,坚持围绕教学做研究,先后设置思政课综合改革课题20余项。办好《思想政治课研究》学术期刊,引导教师将教学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推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学校主要领导班子为学生亲自上思政课,解答学生思想困惑。校领导为2019级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校党委原书记童世骏给光华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历史学系、社会发展学院的2019级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亲切的语言、生动的举例、有趣的故事、零距离的互动……台下的新生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大学思政课的魅力。童世骏结合丰富的图文史料和自身经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史沿革和校情概况。他寄语新生,要体认学校的四大特色:“具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国际化学府”“在人才培养上有独特优势的研究型大学”“为身心健美提供专业支撑的综合性大学”“地处祖国最发达地区的全国重点大学”,融入学校的三大战略:“国际化、学科交叉融合和信息化”,继承学校的两大传统:“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和“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追求全校师生的共同目标:为“建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的光荣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为光华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历史学系、社会发展学院的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

童世骏与青干班学员共话“双一流”建设。青干班学员围绕“双一流建设:问题与建议使命与责任”主题,结合近期培训感悟,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就学校学风建设、青年教师培养、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与童世骏座谈交流。童世骏通过现场办公的方式,对学员的问题逐一作了解答。针对学风建设问题,他认为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转换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以教为责,以教为乐,以教为荣,做学生真正喜爱和尊敬的老师;针对青年教师培养问题,他详细阐述了学校相关政策制定的背景和目的,希望青年教师在不同时期平衡好科研和教学的关系;针对学科建设问题,他认为在促进优势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应努力保持优秀传统学科的地位;针对管理队伍建设问题,他认为,学校在进一步拓宽管理人员职业发展路径,为大家搭建更多的学习锻炼平台的同时,作为管理人员,也要努力在本职工作找到突破点,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发展、同成长。

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共必修课,并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主讲相关课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主干课程,学校还在通识课程体系中开设若干门相关配套选修课、开展特色专题课,吸引和帮助大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知。此外,在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建设中,将设计相关主题,探索和形成“全程贯穿”的有效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共必修课

支撑材料:

1.童世骏与青干班学员共话“双一流”建设

2.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参加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3.师者“范”儿——校领导为2019级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

4.抗击疫情见行动:我校四门思政慕课上线

5.华东师大召开第二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术研讨会

6.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公共必修课


 6.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拓展“中国系列”课程,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条件的高校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

面向全校留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学校继《中国智慧》《中国新时代》《时代新声》后开设的又一门“中国系列”课程,是为全校留学生量身打造的通识选修课,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面向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益尝试。课程建设和教学开展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旨在通过“讲故事”的新颖教学内容和形式,面向留学生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帮助其更好地了解、理解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育和提升留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中国观,在留学生中培养未来中外和平交流的使者。课程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共同授课,内容涉及当代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教育、扶贫、健康、体育、法治、外交等多个领域,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授课形式,在社区、农村、博物馆等现实场景中开展“体验式”现场实地教学,帮助留学生近距离感知和体验中国社会。课程将于2019年秋季学期开设,在选课中受到留学生“热捧”。

《中国故事》集体备课会召开

《中国故事》课程留学生参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留学生同学们第一站参观了“星城花苑”小区,对小区的“美丽家园”建设及“民情日志”数据应用系统有了直观感受。其中,自上海实施垃圾分类以来,“星城花苑”小区以“湿垃圾分类处理机”为依托不仅实现湿垃圾不出小区,更是将湿垃圾直接转化为有机肥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叹。此外,同学们通过观看“民情日志”数据应用系统的操作过程了解到了社区干部通过挨家挨户走访最终建立起了覆盖整个社区居民的个人家庭信息和个性化需求数据系统,以便为社区居民提供针对性服务。

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共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来自长宁区教育学院的季晓军、进才中学南校的亓大江、复兴高级中学的张尚达、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闫方洁等四位思政课教师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分别进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授课展示,共学共研共讲“新思想”。“改革先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国家教材委委员兼大中小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韩震教授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高国希教授进行了现场点评。全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德研室负责人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代表300余人同场观摩。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首批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区教育局思政课建设共建”签约仪式。

“讲台上的新思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在校举行

举行“伟大的起点”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系列活动暨上海学校“四史”学习教育进课堂专场。活动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华东师大、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共同承办。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之后,来自不同学段、学科的6位教师围绕“伟大的起点”主题同上一堂课,立体化展示了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展,呈现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和植根于青少年学生的发展过程。除了现场观摩学习的上海市大中小学师生,本次活动还通过央视频、目睹、华东师大直播平台同步网络直播,包括全市各区思政教研员、学校思政课骨干教师代表,全国重点马院以及华东师大对口支援合作高校马院教师及学生在内的1.2万余人线上线下共同观摩学习。

上海市大中小学生“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加强配套教材与课程建设。发布全国首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样书(生物学科)。学校深入探索五育融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考核评价、教研文化和质量保障6大行动计划平衡发展推动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以“四史”学习教育为新发力点,扩大“国情教育”课程群,培养一批真信、真懂、真爱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发布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产出丰硕的学生学习成果,服务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践行以教育强国的使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暨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观摩赛在闵行校区举行。此次教学观摩赛旨在切磋交流,以取长补短,通过研讨交流,提高思政课的质量,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暨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观摩赛举办

在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周恩来学习社成立仪式暨首场活动“走进《我的七爸周恩来》”通过线上+线下形式举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第24期学生预备党员培训班自6月份开班以来,聚焦“青春中国”特色课程与“走进中国共产党”体验课程两大模块的培训内容,通过“专题报告、主题讲座、导读交流、经验分享、社会实践、专题访谈、学习研讨、反思总结”八个环节实施课程计划,加强学生预备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预备党员在加入党组织的道路上能够深刻领悟“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党的重要思想、重要理论入脑入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当合格党员。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第24期学生预备党员培训班结业暨第25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两校区同步举行

举行“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师大第32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年会在中山北路校区。研讨会由华东师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研究生辅导员培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支持。校内外学生工作者通过本次研讨会互学互鉴,共同探讨了新时代研究生思政工作新方案;研讨会拓宽了我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亦增进了我校与兄弟高校的交流与友谊。

华东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扎实,在上级的支持和学校党委的重视下,学院建设成绩喜人,把新思想转化为教学内容、学科内容和研究内容,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实现“1+4+1”的课程模式转换。学校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研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堂、《思想政治课研究》刊物质量提升等方面具体落实。

强化内容创新与模式创新相统一,探索课堂革命新路径。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编写供本、硕、博学生分层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图解十九大》等读本。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以“理论难点、社会热点、学生疑点”为重点,创新构建“专题教学+网络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邀请校内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共上一门课,本硕博“合班”同听一门课。依托“大夏学堂”在线辅助教学平台、慕课拓展教学时空,提升网络教学有效性。组织力量编写出版本科生思政课教学案例,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新路径。开设《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转化为教学素材,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必修学分。推出《学生社会实践护照》,整合上海市60余处红色教育资源,设计社会实践路线图,在实践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支撑材料:  

1.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 共讲“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2.《中国故事》集体备课会召开

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暨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观摩赛举行

4.《中国故事》课程留学生参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智慧社区建设

5.“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学术研讨会暨32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年会召开

6.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第24期学生预备党员培训班结业暨第25期培训班开班

7.上海高校首家周恩来学习社在华东师大成立

8.炼招式、修内功:四史教育点亮课程思政新篇章

9.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活动暨上海学校“四史”学习教育进课堂专场在华东师大举行


7.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举行第17期青年骨干理论培训班调研课题中期指导交流会暨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寄语精神专题学习会。青干班学员分组聚焦“加强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高校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治理能力培训模式现状研究”“后疫情时代高校二级党校培训体系创新研究”主题,重点就调研背景、调研对象、调研方法,阶段性成果、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汇报。

赴陈云纪念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在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友谊的带领下,校纪委委员、院系级党组织纪检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后勤纪工委书记、校纪委办监察处巡察办专职干部等30余人参加。

华东师大纪检干部赴陈云纪念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举行党校春季培训班“抗疫中凸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辅导报告,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医院管理处处长、援鄂医疗队领队刘华为华东师范大学第17期青年骨干理论培训班、第41期教职工入党培训班共70余名学员作题为“抗疫中凸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线上专题辅导报告。

举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就如何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和工作指导,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展开了深入研讨。

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师生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共话新时代高校责任与使命。2019年,“我与祖国共奋进”华东师范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在两校区举行。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2000余名师生集中收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和阅兵盛况。阅兵式结束后,学校第一时间召开师生座谈会,校领导童世骏、王宏舟、杨昌利、梅兵、李志斌与院系师生代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畅谈学习体会,分享观看庆祝大会和阅兵式的感想与收获。

我校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师生座谈会

举办特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强化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发挥协同育人新合力。建立“学校—专业—教师—课程”四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体系,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发布《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特色示范专业28个、示范课程185门,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42场,实现所有类型课程、学部(院系)全覆盖。面向港澳台学生,打造“认知中国”板块课程12门;面向留学生开设《中国故事》《中国概况》等课程;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中国新时代》思政课;由院士、校领导和专家学者领衔主讲《时代新声》形势与政策课。

注重开门办思政,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活动。结合重大节日节点,营造良好思政育人氛围,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开展“青春告白祖国”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我和我的祖国”师生合唱展演、“新中国70华诞,新师大70瞬间”图片展等,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斗力量。

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作为上海市教师法律援助中心以及上海市教师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服务点之一,每年都积极配合上海市教育工会组织多场义务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活动,全心全意为全市广大教师提供亲民、便民的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

华东师大工会举办教职工义务法律与心理咨询活动

集体学习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于11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3000余名华东师大师生在校内46个会场集体在线观看学习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举办主题社会实践分享会:从丽娃河畔到祖国边疆用实践征途告白祖国。“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华东师大主题社会实践青春分享会在中山北路校区科学会堂举行。华东师大学子分享了他们扎根中国大地,践行使命担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一起唱响《我爱你中国》,用青春奋斗和实践行动向祖国告白。师生们用歌声致敬伟大祖国,为“守初心、担使命”汇聚能量。

支撑材料:

1.华东师大隆重举行“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党日活动暨音乐党课

2.主题社会实践分享会:从丽娃河畔到祖国边疆用实践征途告白祖国

3.我校师生集体学习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

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研讨会在校举行

5.党校春季培训班举行“抗疫中凸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辅导报告

6.华东师大纪检干部赴陈云纪念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7.华东师大工会举办教职工义务法律与心理咨询活动

8.第17期青年骨干理论培训班调研课题中期指导交流会暨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寄语精神专题学习会举行

9.华东师大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


8.规范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论坛、研讨会、讲座、印刷出版、广播电视、原版外文教材引进和使用的审核管理制度,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确思想舆论导向。

邀请专家学者坐学术报告,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正确思想舆论导向。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在闵行校区举办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人口学和民族学专家、经管书院党委书记高向东教授为全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作《党的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带领大家深入学习《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报告会由学工部副部长李彦垒主持。

举行2019年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党性与国情教育专题培训班。2019年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党性与国情教育专题培训是教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性修养教育等主题开展的党性与国情教育专题培训活动,也是加强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机关党委在上海的党性与国情教育基地设在我校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华东师大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范国睿教授作以“当前教育与国家发展的思考”为题的专题讲座

邀请国家一级演员、叶派传人江其虎作京剧艺术讲座。中山北路校区思群堂内鼓乐齐鸣,叫好声不断,数百名华东师大师生齐聚一堂,共赏由国家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红军故事》,感受红军精神,重温那段艰苦卓绝、初心不改的红色年代。

国家一级演员、叶派传人江其虎作京剧艺术讲座

邀请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库尔班江·赛买提来校作报告。为丰富我校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书香四月”阅读季系列活动之一,学生工作部邀请知名少数民族作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摄像师、大型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总导演库尔班江·赛买提来校举行交流分享会,与新疆籍学生及对新疆感兴趣的同学面对面交流。

知名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库尔班江受邀来校作交流分享

包起帆为华东师大青年学子讲述“劳模之路”,“改革先锋”走进思政课堂。华东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举行“改革先锋”讲堂,特邀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院长、全国劳动模范、“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包起帆教授为经管学子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明天你也会是劳模》。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学子劳动意识和创新理念的培养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精神。会上,包起帆获聘“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建导师”。经管书院党委书记高向东为包起帆颁发聘书。党建导师等与“固定导师制”相结合的特色导师制度是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对全员育人的创新型探索实践,未来包起帆将作为“党建导师”为青年学生提供思想上的指引。

“改革先锋”包起帆作《明天你也会是劳模》主题报告

举办各项文体活动,陶冶师生们的高尚情操与爱国情怀。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拍摄制作的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在华东师大上映。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余名思政课教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第24期学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员以及孟宪承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齐聚闵行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C区报告厅,观影现场座无虚席。

光华书院学子自编自导自演了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一幕《退而结网》和第二幕《新生》,在每年光华大学校庆日、新生开学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演出。此外,光华书院充分发挥社区育人价值,在学生社区空间、书院公共空间开展校史文化教育,举办校史板报展,帮助光华书院学子更好地了解光华大学校史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涵的光华精神。

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一幕首演

举行“大夏舞台·五月广场音乐会”。自2008年起,五月音乐季已成为我校一年一度最受师生喜爱、最体现学校人文艺术气质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音乐季囊括数场音乐会、讲座和大师班,其中包括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辛辛那提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多所海内外知名大学或音乐机构的学者教师带来的精彩大师课、讲座及音乐会,名家荟萃,亮点纷呈。

支撑材料:

1.包起帆为华东师大青年学子讲述“劳模之路”

2.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库尔班江·赛买提来校作报告

3.红五月赏国粹:京剧《红军故事》上演大夏舞台

4.五月广场音乐会奏响夏夜序曲

5.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二幕《新生》在华东师大公演

6.2019年教育部直属机关干部党性与国情教育专题培训班在校举行

7.我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学习党的民族政策理论与实践

8.纪录电影《一堂思政课》在校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