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创建动态
文明风采
文化日历
影像
图库
历史沿革
学校标识
文博师大
文明指标
基本指标
强化思想引领 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教育教学 提升办学质量
丰富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优化校园环境 加强后勤保障
强化责任担当 校社共建共享
特色指标
特色指标1
特色指标2
特色指标3
特色指标4
创建动态
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创建动态
创建动态
2023-10-26
对细胞进行编程:华东师大学者开发程序可控智能细胞蛋白药物可控快速释放平台
让细胞“听懂”人为指令,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精准调控治疗蛋白药物的表达和释放,不再是科幻小说中才有的情节,而是医学合成生物学的前沿领域。合成生物学使我们能够按照用户自定义的需求,对细胞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改造和重编程。装载有人工基因线路的定制细胞,就像一个智能“细胞药物工厂”,通常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当感受到外界指令如小分子药物,病理标志物或光、电等物理信号后,它们则会迅速苏醒,对外界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随后按需生产释放蛋白药物。 现有的人工定制细胞虽然在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它们对外界指令的响应、分析及处理速度仍然处于“1.0版本”的缓慢响应阶段。主要原因为这类定制细胞大部分都基于对治疗蛋白药物转录或翻译水平的调控,当细胞感受到外界指令后,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表达释放出足量的蛋白药物,无法满足对有即时用药需求的疾病治疗,如哮喘、心绞痛、疼痛等。 为解决上述人工定制细胞‘开机”缓慢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医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叶海峰研究团队通过重编程蛋白质分泌途径,开发了一个精准可控的蛋白质快速释放技术平台PASS系统,实现了蛋白
2023-10-23
华东师大出席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并作大会报告
10月12日,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青岛开幕。在“首届通识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上,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教授作了“从通识走向卓越,自由而全面发展——华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报告。该论坛是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主论坛之一,《中国高教研究》主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王小梅,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浩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会。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在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主论坛作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孟钟捷的报告开门见山指出,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卓越思维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实现毛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李约瑟“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历史之问的有效路径,高校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必须给予回应。 卓越人才需要具备哪些思维?孟钟捷谈到,“健全的思维是走向卓越的基底”,创造是卓越人才的最核心要
2023-10-20
华东师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
10月16日下午,华东师大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体校领导、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学习会由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华东师大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进行专题学习 学习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重要意义及思考启示等内容,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他表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新时代新征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七个着力”“三个目标”,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校党委副书记孟钟捷领学 孟钟捷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扩大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路径。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共25次提到“文化”这一概念,诸多内容与“七个着力”重大要求相契合,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推动落实学习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高质量推进教育强校、文
2023-10-19
华东师大实现集成电路设计领域ISSCC论文零的突破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张润曦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田晓华教授团队在超低功耗物联网芯片与系统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论文《A 44μW IoT Tag Enabling 1μs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and OFDMA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 with Software-Defined Modulation》成功被2024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接收。 论文展示了一款具有软件定义调制的44μW OFDMA反向散射标签芯片,采用两级同步方法:唤醒接收机和同步接收机,实现了1 μs的同步精度和-51 dBm的射频接收灵敏度。为国际上首次支持多标签无碰撞反向散射传输芯片,并具有微瓦级别功耗,对于物联网设备的广泛部署意义重大。华东师范大学团队负责SoC芯片的设计和流片,上海交通大学负责软件定义通信系统设计,双方合作完成芯片的测试工作。设计的44μW反向散射通信芯片照片 该芯片的设计研发启动时间为2
2023-10-19
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启用
在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内,一座总建筑面积达27456平方米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横空出世。 它坐落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东北部,以“文化艺术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建设标准,是目前上海最新的、专业条件最完备的艺术剧场之一,也是闵行南部唯一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将作为“大零号湾”区域的文化新地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打造卓越的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和文化创新策源地。 从零开始,艺创万象。10月16日晚,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启幕音乐会举行,千余名师生和市民代表共同见证中心的正式启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平,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观宝,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市曜阳公益基金会发起人江丹,紫江集团董事长沈雯,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校长钱旭红为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揭牌启幕。 上海市老领导;上海市政府及相关委办局、闵行区委区政府、贵州省赤水市、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各兄弟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发展咨询委员会的领导和专家们;校友、合作企业、大零号湾文化艺
2023-10-18
华东师大科研团队在全球尺度上和解了达尔文提出的外来物种归化谜团
外来物种的归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探究哪些外来物种更容易成功归化和入侵,是入侵生态学力图解答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科学基础。围绕这个问题,达尔文于1859年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两个假说,分别主张与本地物种亲缘关系近和远的外来物种更容易成功归化,这两个假说综合在一起被称为达尔文归化谜团。近年来,围绕这一谜团,生态学家在全球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然而,由于不同的研究往往得出矛盾的结论,这一谜团的和解依旧存在很大挑战。图1: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黎绍鹏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针对这一谜团,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黎绍鹏团队与多国生物入侵专家联合展开了一项全球性研究。结果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普遍的纬度梯度格局,进而为和解当前不同地区矛盾的研究结论提供了新思路。图2:全球纬度梯度上达尔文归化谜团概念框架 图2研究提出的全球纬度梯度上达尔文归化谜团概念框架。该框架指出,在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与本地物种亲缘关系近和远的外来物种分别更容易成功归化。 该研究涵盖了全球487个
2023-10-12
华东师大科研成果速递(8-9月)
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华东师大科研团队近期自然科学研究工作进展如何?我们整理了今年8月-9月部分科研成果,一起来看吧!|化学材料领域-“绿色分子编辑”实现碳氟键的精准断裂与重组 含氟有机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人工合成含氟有机物越来越被化学家们关注,氟原子的利用率是当前的挑战。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路教授利用“绿色分子编辑”,发展了一个氟代双官能团化反应,实现了碳氟键的精准断裂与重组,以100%原子经济性合成了一系列二氟氨基化合物,为含氟药物、含氟农药以及含氟材料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丰富的化合物库。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310283|生命科学领域-揭示肌少症和衰老代谢紊乱干预新靶点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骨骼肌萎缩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质量减少,功能下降,严重影响身体活动和生活质量。 生命科学学院徐凌燕团队开发出AAV-NLS-PGC1α4,对抗肌少症和衰老相关代谢紊乱。针对PGC1α4在衰老骨骼肌中的动态变化特性,添加核定位信号肽,增加细胞核中发挥转录共激活因子功能的
2023-10-09
华东师大第十四届党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次集体学习
华东师大第十四届党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次集体学习 9月27日晚,在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新一届党委第一时间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结合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内容。 全体校党委常委梅兵、钱旭红、曹友谊、顾红亮、孟钟捷、雷启立、施国跃、程静、王庆华、朱军文、张惠虹出席会议。副校长戴立益列席会议。校党委书记梅兵主持学习。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第39个教师节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相关视频,并结合贯彻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交流了学习体会。与会人员共同观看、集体学习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钱旭红表示,要全力以赴服务好学校未来五年发展工作,把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决定的重要事项部署落实到位。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这一目标,要求学校各项规划必须提前施工、提质增效,以更切实的举措和更大的力度加快推动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家精神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内在要求,华东师大要率先做
2023-10-13
华东师大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结果的通知》。华东师大中文系本科生胡欣悦的《八面风来山镇定,一轮明月水清深》入选“廉心文语”校园征文优秀作品,纪委办公室撰写的《华东师范大学以“三个强化”持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入选案例展示优秀作品。获奖作品将在新华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平台进行展播。教育部公布第八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结果中文系本科生胡欣悦作品入选“廉心文语”校园征文优秀作品纪委办公室撰写案例入选案例展示优秀作品 9月21日,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廉洁上海”登载《华东师范大学: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介绍了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成效。上海市纪委监委网站介绍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成效 为持续推进师生廉洁教育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今年上半年,纪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在校内举办了第二届“丽娃清风”廉洁教育系列活动,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廉洁文化作品征集评选展示、廉洁教育工作案例凝练和廉洁知识答题等活动。活动得到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积极参与。在作品征集单元,共征集到“廉心文语”校
2023-10-09
华东师大音乐教育“筑梦”湖南,亮相江永女书国际音乐周舞台
9月30日,华东师大在湖南组建的“教育筑梦”合唱团,正式亮相于著名音乐家谭盾领衔的“2023江永女书国际音乐周舞台”。作为音乐学院延续数年的特色党建品牌项目,这是首次带领乡村的孩子们走出校园、进入公众的视野。 自华东师大首批“教育筑梦”项目启动以来,音乐学院就积极响应1986级教育系老校友丁文平提出组建“佛年梦想合唱团”的请求,连续三年派出师生团队,在线上线下对点帮扶“佛年梦想合唱团”的建立。2021-2023年,三期“佛年梦想合唱团”排练场景回顾 在这三期教育筑梦中,团队不仅巩固合唱团排演成果与音乐课堂支教,还致力于民族特色音乐文化传承,组织本硕博音乐专业团队就地取材,编创适合当地孩子演唱的原创作品或改编作品。今年,音乐学院“教育筑梦”团队将目光扩展到湖南江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走访女书传人,采风传统曲调,传唱民族典藏。原调新创,“非遗”传唱入校园 “女书传承最大的难题,是女书的旋律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太遥远了,他们都不感兴趣……”女书传人蒲丽娟坦言道。为此,“教育筑梦”团队重新编配了女书的“童谣版”与“校园版”,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女书”本色同时,更适于学唱与记诵。 音乐
2023-10-18
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华东师大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7月12日,全国高校科技创新暨优秀科研成果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大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主持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钟志华,国家科技工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爱华出席会议。 大会对2021、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得者颁奖。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区块链数据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周傲英教授领衔完成的“联盟区块链系统的高效数据存储与交易执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荣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信任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区块链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集成了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的新型数据库软件,其本质就是用数据和数学来重构社会信任体系,是利用创新的信息技术解决社会经济难题的典范。 华东师范大学“区块链数据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汇聚了数据科学与工程、计算机、软件、数学、统计、教育等相关领域优势研究力量,建有“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与区块链”和“数智供应链”两个联合实验室,获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区块链+教育),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
2023-10-09
大学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华东师大打造闵行教育新高地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基础教育园区鸟瞰图 目前,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核心引擎的高校之一正释放更多潜能。 9月26日,华东师大召开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推出“三大卓越工程”与“五个一流行动计划”,以此推进未来五年学校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三大卓越工程”之一的卓越服务工程,旨在主动对接重大战略需求,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大学与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城市是大学的后盾,大学是城市发展的引擎。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即是华东师大持续拓展开放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2003年,华东师大新校区落户闵行,在新的发展征程中,华东师大主动融入闵行城市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不断加强与闵行区的全方位合作,提升闵行基础教育水平,服务闵行经济社会发展。 自2011年以来,华东师大闵行紫竹基础教育园区和华东师大闵行基础教育集团先后成立,在闵行区、华东师大、紫竹高新区等方面的助力下,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目前已经创造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方深度合作,“多学段
2023-10-09
演替后期更加稳定?华东师大团队揭示长期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尺度依赖性
演替理论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指导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理论,被认为是解决当代人类环境危机的基础。经典演替理论认为,随着演替的进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这一观点被广泛写入生态学教科书中,并已成为生态恢复的指导思想。但是,针对这一观点的长期实证研究依旧十分缺乏。 10月6日,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黎绍鹏教授团队领衔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cale-dependent changes in ecosystem temporal stability over six decades of success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趋势具有典型的空间尺度依赖特征,揭示了只有在大的空间尺度上才能检测出稳定性随演替显著增加的趋势,进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总是随演替进程逐渐提高”的传统观点。华东师大团队揭示长期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尺度依赖性 这一研究利用全球历时最长的弃耕地次生演替连续监测序列,基于多尺度稳定性理论框架,解析了60年演替进程中生态系统时间稳定性在样地和样方大小两个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结果表
2023-10-03
国旗飘扬!华东师大葛曼棋、林雨薇强势夺冠
在杭州亚运会田径比赛中,华东师大“女飞人”葛曼棋、林雨薇取得喜人成绩!两人陆续在女子100米决赛和女子100米栏决赛中摘金,为中国队夺得了极为重要的2枚田径金牌。祝贺! 9月30日,杭州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打响。华东师范大学2022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葛曼棋扎着两个发髻“哪吒头”,在有“大莲花”之称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好似脚踩风火轮,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以11秒23的成绩赢得了金牌。 在10月1日晚上的亚运会田径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华东师范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林雨薇,作为华东师大田径队的杰出选手展现了卓越的运动天赋和坚韧不拔的竞技精神,以一贯的努力和专注凭借出色的跑道技巧和超强的爆发力率先冲线,以12秒74的成绩夺得冠军,达到了巴黎奥运会参赛标准。体教融合、追求卓越 成绩的背后,不仅是运动健儿们刻苦训练的结果,更是华东师大体教融合、追求卓越的成功实践。 在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华东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坚持“文武双全、专长突出、素质高强、追求卓越”的以体育人理念,构筑体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在助力体育强国发展之路上探索“卓越育人”新范式。在学校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382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8
/
2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