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六旬教授两度援疆,出野外观天象

发布者:张金玉发布时间:2024-02-20浏览次数:10


   “他对科研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我们在伊犁,等于守着一块宝地,我们更有责任去研究它,也更有责任去保护它。

wps15.png

戴雪荣

  从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已选派12位退休教师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伊犁师范大学、西昌学院和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心怀烛火,余霞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华东师大银龄教师退而不休,心怀“国之大者”远赴边疆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他们谱写了怎样的人生新篇章?

   2023126日,我们沿着老教授们的足迹,走进了距离上海近4000公里的伊犁师范大学,近距离感受他们大爱新疆的情怀、甘于奉献的精神和青春不老的心志。

|五年之内,两度援疆任教


   “只要受援高校需要,我可以一直做下去。”

   127日傍晚,在伊犁师范大学明德楼,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戴雪荣教授前往教室上课。对于戴雪荣而言,人生六十正当年。他身着冲锋衣,背着双肩包,步伐轻快矫健。不知是早年在兰州大学求学、工作留下的烙印,还是长期野外调研磨砺了面容,来自江南水乡的戴雪荣时常让人误以为是西北汉子。

   “我刚退休不久,感觉体力和精力还行,还能继续做点事,加上我对伊犁很有好感,觉得这样做更有人生意义。”谈及援疆支教支研的初衷,戴雪荣这样说道。

wps16.png

戴雪荣在伊犁师大教学楼前

wps17.png

戴雪荣在新疆师范大学挂职期间指导学生野外实习

  早在2019年,戴雪荣曾到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援疆挂职一年半(中组部第九批),担任副院长分管科研和实验室,同时也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因工作业绩突出被新疆师大授予“优秀援疆干部人才”称号。

  五年之内,戴雪荣两度援疆任教,将在华东师大长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带到了新疆。他热情专业的教学方式、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和斗志昂扬的生活态度,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接触他的每一位新疆老师和同学。

“家里人很支持,都认为应该来、值得来。最大的困难是要克服时差,滞后两个半小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其他没啥困难。”

  戴雪荣说,2023917日,华东师大银龄教师抵达伊犁师大,学校为他们营造出家的感觉,“公寓房装修一新,就连锅碗瓢盆、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都给备好了,令人动容。还指定专人联系和解决银龄教师日常生活可能遇到的问题。”

  “生态影响心态,心态决定业态。”戴雪荣感慨道,“大美新疆,诗画伊犁,我们来到这里心胸开阔,理应倍加珍惜,乐于奉献,把毕生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伊犁师大的年轻学子,也为华东师大添光增彩。”


“教室是第一课堂,野外是第二课堂,钉钉群是第三课堂”


  戴雪荣到伊犁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任教,承担本科生一年级“地球概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地球概论”是一门专业先行课,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在自然地理学所有专业课程中难度最大。

wps18.png

戴雪荣给伊犁师大学生上“地球概论”课

  戴雪荣给两个班分别授课,他了解到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同学在中学还没学过地理。为此,他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将实验实习的比重提高到三分之一,变抽象为具体;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基础上建立钉钉群作为师生交流沟通的“第三课堂”;还自己购买了地球仪、激光指星笔等用于实践教学;并传帮带指导3位年轻教师的教学,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共同体,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戴老师知识渊博,思维活跃,讲课幽默风趣,每节课都讲得精彩纷呈。”地理科学专业2023级邱星文说,通过戴老师的“地球概论”课,他了解到关于宇宙和天文的很多知识,还锻炼了思维能力。詹婕则提及实践活动对其学习帮助很大,“有在实验室的,也有在天台上的观星、观月。”

   不仅在课程中带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戴雪荣还主动请缨指导2022级本科生的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因为这是他近四十年工作练就的本领,华东师大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曾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

  戴雪荣提出总体指导意见,并在10月中旬为期4天的野外实习中发挥专长,带领第二组66位同学前往图开沙漠、特克斯县城、库尔德宁景区和野葡萄沟景区进行实地踏勘和现场讲解。他还将野外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与同事们分享。

wps19.png

在野外实习时,戴雪荣给学生绘制地貌剖面示意图

  “戴老师每到一个实习点都走在最前面,边走边观察,看到一些地貌现象还画地貌剖面示意图,边看边画,将主要地貌特征勾勒出来,等学生到齐了进行现场讲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2022级学生王若溪回忆道。

  “有天晚上他还带领我们观星,进行天文知识的补充。四天下来感到特别充实,收获很大。”王若溪的同班同学苏瑶说。

  戴雪荣一路都热情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疑答惑,在车上他通过钉钉直播讲解路上见到的知识点,每天晚上还会写一个总结发到钉钉群。

  “戴老师说,教室是第一课堂,野外是第二课堂,钉钉群是第三课堂。”


|对援疆支教支研,他乐在其中


  除了教学和指导野外实习,戴雪荣还帮助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他结合专业特长,带领马凯、王莹、孜尼哈尔3位青年教师组成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从野外考察开始,指导青年教师通过发现科学问题和收集相关证据,为来年申报国家基金项目作准备。

  “戴老师对援疆支教支研很有热情,我们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新进教师王莹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学院才跟戴老师提出组建课题组,戴老师立马决定第二天就带我们出野外。”

  “他鼓励我们多出野外,多去跑一跑。”王莹回忆道,“他专业功底深厚,又认真仔细,能够看到很多现象,耐心细致地给我们讲解,并能很快结合到教学,对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让王莹印象深刻的是,出野外回来很晚,天都黑了,戴雪荣晚上还有课,还要带学生观测星空。“我感觉到他是乐在其中,能够感受到他对学生、对教学科研的热爱。”

  “戴老师指导的观星活动,我一次不落都参加了。”王若溪与大一同学一起听戴雪荣上“地球概论”课,“他讲课全面详细,又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上完课晚上还去观星。还有我们社团也邀请他指导观星。”

wps21.png

wps22.png

上完课,戴雪荣和学生在一起

  苏瑶是地学行知会副社长,“我们很多活动都邀请戴老师来指导,他很乐意给同学们讲解地理和天文方面的知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教研室主任张柏松说,戴雪荣还利用闲暇组织科普活动,培训青年教师使用地理教学仪器。

  戴雪荣对伊犁的热爱也让王莹很触动,“我虽是本地人,却一直在外面读书,对于家乡的很多美可能还缺乏感受,但是戴老师就能敏锐发现并欣赏它的美。”

  “伊犁自然环境很好,对我来讲很有吸引力。”戴雪荣谈及自然地理学就神采飞扬,对专业的认同和挚爱弥漫到他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点滴,“我从事教学科研,指导本科生实践或者进行地理研学旅行研究等等,都可以在伊犁河谷这个区域里完成。”

  “他对科研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我们在伊犁,等于守着一块宝地,我们更有责任去研究它,也更有责任去保护它。”王莹感慨道。

wps23.png

  “尽快融入,发挥专长,全力奉献。”这是戴雪荣此次援疆对自我的要求,他就是这样一位化理论为实践、化学问为德性,将自己的足迹和精神镌刻在援疆征程上的师大人。



文|田波澜 摄影|田波澜、董生 视频|董生 编辑 | 窦雨萧 编审|吴潇岚、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