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科委“长江口海平面上升对城市安全影响及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结题,华东师大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水务(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通过两年多研究测定,修正了上世纪90年代对上海海平面上升的预测值,并提出了应对这项挑战的“上海行动指南”。
本地化预测值作出修正
潮滩数据采集
10至16厘米,海水“涨幅”高吗?就公众易感可知的角度而言,这十多厘米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广泛使用的“海拔高度”及其相关的地理测量和工程建设,还直接影响防汛墙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设防级别。在陈吉余院士和项目执行负责人程和琴教授看来,“20年内,海水每年都要上涨5至8毫米,这其实是不得了的高度!”
与国际研究相比,上海本地化预测值作出修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曾公布全球理论海平面升速,预测到2100年上升18至59厘米。
将带来多种自然威胁
抵达采样点做工作准备
海平面上升将带来愈加频繁的海潮、内涝、海岸侵蚀、盐水入侵等自然威胁。在防汛抗涝方面,沪上重点江河除涝水位会随海平面上升而增高,这对黄浦江汛情影响十分明显,下游段影响程度更为剧烈。如海平面上升16厘米,黄浦江除涝最高水位将增高12.3厘米,苏州河相应水位则增高4.0厘米。
而在海水侵入方面,咸涩的盐水离本土越来越近,上海市民赖以生存的三大淡水水库——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都不同程度受到河口海平面上升侵扰。专家表示,咸水倒灌将使长江口水源地取水口的水质盐度、含氯度发生变化,取水保证率指标由原来的97%左右下降至90%左右,到2030年三大水库连续不宜取水的最长时间将分别增加0.54天、2.11天、0.15天。
已提交应对行动指南
据悉,项目组已提交一份名为“上海行动”的应对海平面上升行动指南,分短、中、长3个时间段,标注轻重缓急。其中“近期行动(2012—2015年)”计划实现城市给排水工程与防护工程更新升级;“中期行动(2016—2020年)”计划完善海平面监测预警系统,并考虑实施海平面上升因素的专项、城市、区域规划;“远期行动(2021—2030年)”则兼顾并重城市安全与转型发展。
陈吉余院士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工地
谈及下一步研究,他认为,研究重点应放在区域合作上,以点带面将研究范围辐射到全国。“特别是其它河口三角洲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都面临与长三角类似的问题;其次还应关注港湾地区所受威胁,如大连湾、胶州湾、杭州湾、九龙江口、海口湾、钦州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