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国际大会举行 跨学科研究汇聚顶尖专家

发布者:孟雨发布时间:2014-03-02浏览次数:52

  3月1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学习科学国际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会议将持续至3月6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相关领域专家就学习科学研究的发展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对话,并将探索如何以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变革。

  学习科学是一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吸引了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趋明晰的学习科学专业领域。华东师范大学于2006年成立“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目前已成为国内学习科学研究的重镇。

会议首日举行了“学习科学新进展研讨会”

  3月1日举行的“学习科学新进展研讨会”上,来自“教育、科学与技术中的学习研究中心”、“匹兹堡学习科学中心”、“正式与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研究中心”、“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研究中心”、“学习的时间动态学研究中心”、“空间智能与学习研究中心”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下设的六大学习科学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牛津大学、香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学习科学家们汇报和交流了他们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研讨围绕着①影响学习的社会因素和学习科学,②语言、双语和跨文化学习,③神经可塑性与学习,④学习技术等四个主题展开。

  • 社会性成为重新理解学习的一个重要维度  

Andrew Meltzoff:Learning in Informal and FormalEnvironments

  华盛顿大学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主任Andrew Meltzoff教授从神经生物学、临床行为、教育等层面的跨学科研究出发,提出社会认知是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要重视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中小学阶段儿童的社会学习对于行为和脑本身都会产生影响,儿童除了亲身实践和试误学习,也通过观察父母、教师以及文化环境中的他人等社会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被他们观察和模仿的社会原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教育和自我认知的发展。社会性学习的神经生物基础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人的脑是“社会性的脑”(social brain)。

  谈话和交往作为社会性学习的形式重要形式,对于学习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SusanLevine的研究表明,不同家长和学前儿童关于数量和空间的谈话上的差异会对儿童相应数学思维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家长和教师的焦虑水平与学生数学成绩也呈现出负相关。LaurenResnick教授提出了责任性谈话(accountable talk)的结构化交流方法,她领导的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课堂上对知识、推理和共同体负责的对话,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跨越学科的迁移效应,即,在一个学科上的有效的对话可能会提升另外一个学科的学业成就。

  • 幼童学习语言与双语环境

Laura Ann Petitto:Visual Language and Visual Learning

   关于语言、双语及跨文化学习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对于语言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理解。众多研究表明社会性互动对语言领域的学习具有强有力的影响,比如,婴儿学习新语言的早期行为证据表明,社会境脉能提供非社会学习环境下欠缺的必要动机和信息。

  在双语学习方面,双语语言环境会对脑的结构带来巨大变化,会改变脑的白质的微结构,在高级认知方面产生功能提升;儿童早期浸润在双语语言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开放的人。

  • 脑的奥秘与学习的生物基础

Roberto Lent:Long-distance Plasticity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神经可塑性与学习的研究涉及不同学习经验和环境对于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者探讨了社会性的脑、脑的经验依赖性、关键期等问题。我校心理与认知学院院长周永迪应邀发表了他关于“视觉-触觉交叉模式学习和记忆中的前额叶皮层神经活动”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能够保存样本信息,并将其从一种感觉模式转换为另一种感觉模式,直至动物做出行为决策。

  • 未来学习的技术实现

 

Open Discussion: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在关于如何用技术支持学习的专题探讨中,研究者分享了他们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方法、学习技术开发等问题,特别探讨了如何用技术实现社会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比如KenForbus以CogSketch学习工具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以及支持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推理和分享。Patricia Kuhl展示了呈现人类社会交往特征的技术是如何促进学习的,从互动电视到社交机器人再到教学代理等社会性学习技术能够促进所有年龄的人的学习。Nancy Law展示了其主导开发的学习管理如何系统融入学习设计与分析工具,从而支持教师的学习设计和经验分享。这些研究很好地例示了未来学习技术设计与开发的方向。

  

Opening Remarks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学习科学中心项目领导小组主任Soo-Siang Lim(右)、正式与非正式环境中的学习研究中心主任Patricia K. Kuhl 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友群致辞

大会组委会专家讨论

  与会人员对于这些研究的方法、结论及对于教育实践变革的意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让大家进一步意识到这些研究在推动政策变革和实践创新方面的意义。对于社会性学习的生物基础研究和设计实验研究的结果对于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直接教学模式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和建设性的路径,可以以这些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社会互动实现深度学习。家长和教师怎么和学生互动、怎么对待学生,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如何联结,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社会性学习”的理论框架下得到重新思考。对于语言、双语话题的研究更是引发了对于我国外语教学问题的热烈讨论,眼下媒体和公众关心的英语在升学考试中“重要性”下降的政策取向再度引起关注。我国教育实践中主要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学习技术专题的研讨则让我们看到了技术支持学习的新近发展。

  

 

华东师大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网站可获知大会相关资讯:

http://lsc.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