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播数学文化、提高中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兴趣,11月12日,我校数学系原创数学话剧“大哉言数——纪念对数发明400周年”走进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简称“二附中”)张江校区,给二附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次独特的数学文化体验。
我校数学话剧赴二附中展演
此次话剧“大哉言数”以对数发明为背景,故事讲述了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从失意到振作,从武器发明到数学研究20年的经历。同时通过“穿越”这一当下流行元素,真实形象地还原了纳皮尔发明对数的全过程。这种独特的数学文化形式、新颖的数学话剧题材吸引了二附中很多师生前来观看。我校数学系本科生们精彩绝伦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引得现场观众欢笑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不少二附中的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不少同学表示:“从未想到数学这么有文化底蕴,太有意思了!以前一直以为数学很枯燥乏味,今天的话剧让我发现原来数学的背后其实蕴藏很多有趣的故事。”二附中数学特级教师陈双双说:“这次的话剧展演,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深刻的数学道理。这对数学文化的推广作用是巨大的,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就业。数学作为人类文明之光,是教会人类生活并且认识世界的手段,我们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也应当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播。”
二附中学生观看话剧
值此对数发明400周年之际,我校数学系本科生演出的数学话剧让二附中师生首次感受到了数学话剧的独特=魅力。但事实上,数学话剧在我校并非新鲜事物。
据悉,早在2012年,数学系刘攀老师和邹佳晨老师在讨论如何开展具有数学文化特色的活动时,就打算将数学文化元素和科学人文精神以话剧的形式来展现,并组织学生排演数学话剧,当年一场“无以复伽——伽罗瓦之夜”数学话剧回味了法国天才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的悲剧人生和浪漫情怀,让学校师生首次领略到数学话剧的别样魅力。2013年的“物竟天哲——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优先权之争”用双重梦境方式精彩演绎了数学史上的一段经典公案,而今年的“大哉言数——纪念对数发明400周年”则精彩重现了对数诞生前后的传奇故事。
数学系师生首次将精心排演的数学话剧带出华东师大校园
经过三年的努力与尝试,数学话剧让学校越来越多的师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将大学人才培养与中学人才培养相结合,数学系师生首次走出华东师大校园,将他们精心排演的数学话剧展演给二附中的师生。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有别于课堂学习的方式,让高中生们在学习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感受数学背后浓郁的人文情怀与学术文化。
文字|刘金玉、邹佳晨 图片|刘金玉 来源|数学系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