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在
新生入学教育:专家对话上海经济社会文化
大学与所在城市往往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大学依赖于城市的滋养而成长,另一方面大学又以其人才、智力与文化资源服务于城市的发展。本次活动的目的,旨在让2014级新生对华东师大所置身的上海这座城市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于上海城市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历史文化等各方面都能够有一个感性又深入的了解,同时能够就如何融入上海、如何利用上海的资源服务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等方面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张兆安首先发表演讲并与学生互动
首先是
雷启立发表演讲后回答学生提问
袁岳发表演讲并回答观众提问
袁岳在演讲中结合其工作经历和社会观察,重点讲述了他对如何在上海度过大学四年生活的建议。他认为,大学四年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优秀人格的塑造和判断力的培养,“你能回答你是谁,包括你喜欢做什么,你擅长做什么,你未来要做什么?学习不是目的,考试更不是目的,做作业也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知识构成的地图去寻找到最契合自己个性气质的知识与学问,从而准确定位自己。”袁岳劝诫在座同学千万别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而要珍惜在上海读大学这一特殊机遇可能给人生带来的不同。他说:“上海是锻炼我们成为一个现代组织领导人、成为一个用契约约束自己行动能力的领导者的地方,如果从大学开始就一点一点地超越自然人而形成法人意识和行动能力的话,这种人才在上海这个城市是很受欢迎的。同学们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的在上海读书的学生,而应是一个在正在成为全球城市的大都市里读书的人,我们要成为跟它相匹配的大学生。上海既具有这个文化特质,同时又有这样的条件,全球性组织在这里的活跃度也是最高的,所以同学们要善用这些本地的资源。”
嘉宾、主持人与现场学生观众互动
新生向嘉宾提问
三位嘉宾演讲结束后,还细致地回答了新生们提出的关于人生定位、职业生涯设计、不同地域的同学如何相处等各种问题。主持人解超也情真意切地寄语新生:“岁月如梭,你们在华东师大的四年时间会过得很快,衷心希望大家抓住机会,充分地了解我们的城市,勇敢地融入我们的城市,快乐地和这所大学所在的上海共成长。”
文字|田波澜 摄影|田波澜 陈颖 来源|新闻办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