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公众开放,普及河口知识是我校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贯坚持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实验室每年都会接待多批来参观和学习的大学生、中小学生和社会团体。今年科技活动周期间,实验室主动对公众开放,在5月23日开展了主题为“河口海岸,我们共同的家园”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活动吸引了60多人报名参加,包括大学教师、在校学生、工厂工人、公司白领等。
志愿者为参加活动的公众发放胸卡
童春富做科普讲座
公众听取科普讲座
23日上午9点,河口海岸大楼会议室济济一堂。活动由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李俊红老师主持,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卫国教授致欢迎辞之后,重点实验室的童春富、李九发老师以“河口海岸,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主题,做了精彩的科普讲座,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河口海岸相关知识、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情况,以及我国的河口海岸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并呼吁公众关注、支持和参与我国的河口海岸事业。讲座引起了听讲者对河口海岸相关知识的浓厚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海平面上升对上海是不是有影响?3月份长江口经历了一次比较严重的咸潮入侵,对上海的饮用水供应有什么影响?长江从上游奔腾而下,一路接纳了多地排放的污水,上海的水质能否保证,等等。李九发、童春富老师一一详细作答,并与大家进行热烈的讨论,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会心的笑声。
讲座后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野外仪器室、遥感信息中心和水环境实验室,顾靖华、袁庆和张婧三位老师分别为大家介绍了相关情况。能够亲手触摸以前只有在电视才能看到的海洋浮标和精密仪器,亲眼通过显微镜看沼蛙的胚胎,观看数学模型模拟风暴潮影响下河口地区的风场和流场,大家觉得非常新奇,并感慨河口海岸科学原来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午餐讨论会上,实验室的李九发、童春富、闫中正、宗海波等老师通过有奖竞猜和自由提问等方式,与在座的参与者进行讨论和互动,现场甚至有学生表示愿意报考河口海岸方向的研究生。
顾靖华为公众介绍河口海岸野外观测仪器
参观遥感和地理信息中心,观看风暴潮下河口地区风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视频
参观水环境实验室
午餐座谈会,李九发老师回答提问
下午,在童春富老师和几位研究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实验室公众开放日活动的参加人员一行来到吴淞口炮台湾湿地公园,领略了长江河口的波澜壮阔,也体验了吴淞口的历史沧桑。位于公园内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由华东师范大学、宝山区政府和上海市科委共建,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陈列内容设计,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的以河口为主题的大型科普场馆,被评价为“科学文化内涵深厚、科普教育匠心独运的全国一流的专题类展馆”。通过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的参观,大家对河口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生态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有了更直观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眺望吴淞口
在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内观看洋山港与东海大桥微缩模型
参加活动的公众在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前合影留念
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公众有机会参与开放日活动、了解河口海岸,组织方于23日全天在河口海岸大楼前进行展板宣传和讲解,内容包括河口海岸的基本概念、河口海岸地区的各类资源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河口海岸经典影像资料等。
“活动安排丰富多彩、科普内容生动有趣”是公众对此次开放日的最大感触。通过此次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公众对河口海岸科学更加了解,深切的感受到河口海岸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了大家对河口海岸的关注和生态保护的热忱,大家表示愿意把自己切身的感受传达给身边的亲戚和朋友,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河口海岸。
文字、图片、来源|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