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韩正为何积丰院士佩戴奖章并颁发获奖证书
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4月1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我校何积丰院士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市委书记韩正为何积丰院士佩戴奖章,并颁发获奖证书。
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软件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
何积丰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复杂性、正确性和可靠性等问题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程序统一理论创立者、数据精化完备理论奠基者、可信软件设计理论与技术开拓者。其科学贡献主要体现在:系统性地研究了各类程序语言语义理论,与图灵奖获得者Hoare教授共同开创了程序统一理论学派,奠定了软件语义元理论基础,被国际上公认为研究各类程序语言的一种标准方法;首次提出了数据精化的“程序分解算子”与“上下仿真映照对”方法,创建了数据精化完备理论,国际计算机科学界誉其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的一个里程碑”;开拓了基于模型的可信软件设计理论与技术,相关成果已被轨道交通、汽车电子、航天控制等领域所采用。其中采用该成果验证后的汽车电子操作系统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欧洲OSEK标准认证的操作系统,并首次出口欧洲。
何积丰院士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出版英文专著2部,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他引4000余次。以唯一完成人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各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与科技成果奖一等奖4项,两次荣获英国女王先进技术奖。曾获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今年上海市共有两位专家荣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专访|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获得者 何积丰院士
积科研之精微,丰价值于人生
无论何种场合,干净整洁的短发、专注质朴的神情,都透露着他对科学的虔诚与对人生的谦逊。面带微笑的他总是开口就说:“我这个人算不上聪明,惟一的诀窍就是每天都不脱离专业工作,双休日都不例外。”他就是一直专注探索计算机软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的著名计算机软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软件学院院长
在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理论及应用研究过程中,何积丰是程序统一理论的创立者、数据精化完备理论的奠基者、可信软件设计理论与技术的开拓者,取得了系统性与创新性的成果:发表论文160余篇,论文被引用4000余次,先后主持近1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三次担任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次,因杰出科研成就被授予英国约克大学
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为人师表,无论是追求梦想还是体验生活,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何积丰辛勤的付出与不变的坚持。正如他所说:“就像我的名字,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期盼‘丰’收的喜悦。”
科研积跬步 丰硕至千里
1965年,何积丰从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迄今已近50年。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冬夏,何教授始终“不离专业工作”,科研上辛勤耕耘,日益积累,终于获得科研路上的丰硕成就。
何积丰与图灵奖获得者Tony Hoare共同开创了软件领域的程序统一理论学派,创造性地提出了软件的程序统一理论,解决了程序语义学的若干核心问题,奠定了软件可信开发方法的理论基础,其一系列重要文献被引超过1500次。程序统一理论的数据精化技术现已成为法国商业工具Atelier B的核心技术,该工具已被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应用在严格轨交软件的开发中。相关成果以唯一完成人获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同时,他也是数据精化完备理论的奠基者,该理论被国际上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的一个里程碑”。英国皇家学会院士John Mc Dermid 对其工作进行评价:“何积丰在软件工程的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方面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图灵奖获得者、计算机领域先驱Edsger Dijkstra更是说道:“何积丰等人的工作是关系演算理论的主要贡献者(major credit)”。
他还系统性地构建了基于模型的可信软件设计理论与开发技术,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编程、面向对象编程和面向服务编程的软件开发领域,基于该方法完成的模型驱动式可信软件工具已被成功地应用于轨交自动控制系统和航天控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相关成果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何积丰在国内率先开展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关键机理研究,首次提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可信体系构架,发明了时钟演算理论,支持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规范描述和编程实现,奠定了其基础构造理论。该可信体系架构技术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软件架构技术,为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研究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回忆科研路上的每一步,何积丰清楚地记得:1980年,他被派到美国旧金山大学进修,在美国这个科技发达的国家,他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课余时间里,他常常到远离旧金山的斯坦福大学和另一所名牌大学去旁听著名教授的讲课。每次,都得凌晨起床,步行一小时至长途汽车站。就这样,他把别人用来给家人带“大件”的生活补贴都花在了美国的长途汽车票上,斯坦福大学的导师也被这位刻苦求学的中国年轻人所打动,不久便批准其进入该校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科研路上,何积丰所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无不经历着艰辛的求索。
春华积秋实 桃李丰天下
何积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不遗余力的践行者,汇聚英才、潜心治学,培养高层次软件行业人才。
自1965年工作以来,何积丰一直关注并跟踪国际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海外进修期间,他更是心系祖国,时时刻刻不忘以自己的勤奋和成绩报效祖国。2001年,何积丰受命组建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在他的带领下,软件学院由小变大,从成立时的5人到目前百余人的规模;由弱变强,教育部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落户软件学院,高可信计算实验室获批为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成功申报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与中国电科第32所联合申报的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获批,获批筹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可信物联网产学研联合研发中心。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华东师大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六名,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团队”之一。十几年来,何积丰带领全院教职工锐意进取、广揽英才,目前学院已培养和汇聚了一支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研发团队。
在近五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何积丰努力践行服务社会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服务并反哺教学,强调对青年道德品性的培养。他积极探索软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新路子,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求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并构建了新颖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分层培养一体化机制。依托这些新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目前他已是“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批软件行业的高端人才。
面向国家和上海市对信息产业的重大需求,何积丰更是积极将研究成果应用和服务于社会,他领衔的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数字互动教室系统推动了学生教材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专门报道。此外,由他负责建立的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上海),为上海市和长三角的嵌入式软件及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任重而道远”,何积丰这样说道:“现在的我,已经不仅是为了个人的研究而奋斗,我的身边还有一大群年轻教师和学生,他们只有在真刀真枪的‘干’中才能得到提高。”如今,他的目标是能够带领自己的整个团队去攻克软件领域的世界新课题。
轻咏爱之歌 咏叹真人生
欧洲软件界赞誉何积丰在软件方面的贡献是“软件设计技术上的一座里程碑”,而这些荣誉的背后,他还轻咏着一首“爱之歌”。
33年前,也就是在何积丰赴美进修期间,他的妻子在一场事故中不幸失明,从此以后,他不离不弃成了妻子的“眼睛”。除了生活上的照顾和鼓励,每一次颁奖,何积丰都会带着妻子张蕾蕾一同前往,并自豪地向朋友们介绍:“这是我的妻子!”张蕾蕾也礼貌地与大家交谈,因为坚强和开朗而愈加美丽。每当何积丰走上领奖台,观众都是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不仅是因为他做出的非凡成绩,还因为他执着的爱和勇气。
2005年12月,何积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和失明妻子的爱情故事经媒体报道被众人知晓。大家纷纷表示,何积丰既有大学问,又有好人品,此乃“真男人”。许多大学生也被他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在校园网站的BBS上曾一度有几百条给何积丰的留言。周围的同事也表示,何教授不仅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生活中更是一个对失明妻子情深意笃的好丈夫,他在大家的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人”。而何积丰对此却表示:“没有她(张蕾蕾),我什么也做不了。虽然她失明了,但是我更离不开她。我们家要是没有她,屋顶也要塌下来了。”而他的妻子则说:“如果没有积丰给我鼓励,我哪来的生活勇气!”没有海誓山盟,有的只是相互的鼓励和支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更无以走向丰硕的人生。在科学和人生的道路上,何积丰不断进取,就像一面坚定的旗帜,在这个匆忙更迭的时代,抵挡洪流,激励并温暖着后来人,不断前进。
文字|万姗姗 摄影|吕安琪 来源|软件学院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