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4项成果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奖

发布者:张金玉发布时间:2014-04-04浏览次数:3988

  4月1日下午,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市委书记韩正出席大会并讲话。副市长周波宣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员(项目)的决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主持会议。

  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我校共有4项成果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朱自强、郁可、张健;科学与技术跨学科高等研究院张树义、刘洋、李刚、赵华斌、崔杰)、二等奖1项(数学系詹兴致)、三等奖1项(软件学院陈勇等)。

  在奖励大会上,朱自强、张树义作为获奖代表,走上主席台接受了市领导的颁奖。

由朱自强领衔的“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特征结构导向构筑及其场发射、传感性能”项目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由张树义领衔的“蝙蝠的生态、进化及与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项目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荣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特征结构导向构筑及其场发射、传感性能”项目,通过构筑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特征结构和对其生长机制、表面与界面效应、量子尺寸和量子隧道效应的研究,在研制高效率、低功耗电子场发射和高灵敏、高稳定性的湿敏、气敏传感微纳器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构筑了纳米ZnO与碳纳米管复合结构,发现了其电子场发射性能的超增强效应;发现了ZnO纳米线和纳米棒的巨湿敏性现象和宏观尺度ZnO分形纳米结构的超灵敏气体传感性能;实现了多形貌氧化物半导体微纳结构的可控制备,揭示了纳米材料的生长和调控机制;构筑了基于石英晶体微天平与半导体氧化物纳米材料相结合的超灵敏传感器。该项目发表SCI论文20篇,SCI他引578次。其工作得到了许多国际同行权威专家的重视,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形成了相当影响,Adv. Mat.,Nano Lett., J. Am. Chem. Soc.等顶级杂志论文都对此做了多次引用和高度评价。

  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蝙蝠的生态、进化及与病毒相互关系的研究”项目,通过对蝙蝠的进化、生态、行为及蝙蝠与病毒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系统而创新性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创新点体现在:在蝙蝠类群感觉系统的分子进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哺乳动物相关性状的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阐明了几种蝙蝠物种的系统地理关系及种群发生历史,证明了地磁对蝙蝠迁徙导航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蝙蝠是类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为SARS病毒的溯源提供了证据,并证明了冠状病毒与蝙蝠宿主存在协同进化关系。这些研究对于了解蝙蝠的进化机制,更好地保护某些濒危的种类,防止人畜共患病从蝙蝠家族传播到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正式发表论文20篇,这些研究被Science、Nature以及Lancet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他引520余次,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的“矩阵的分析性质与组合结构研究”项目,证实了矩阵不等式理论中的三个重要猜想、完全解决了三个关于矩阵组合结构的问题、设计了求 Engwerda 矩阵方程最大正定解的有效算法。该项目取得的三项标志性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矩阵论研究方面的基础,被写进了十本国外学者出版的著作中。此外,主要研究成果还作为专著在著名的斯普林格“数学讲座丛书”中出版。

  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的“复杂非线性演化系统的符号计算理论与方法”项目,其成果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提出了若干求解非线性数学物理模型的高效自动推理方法;提出了时空调制非线性数学物理模型的求解方法、参量调控和应用;提出了广义型混沌同步与控制的方法及其应用。该项目的20篇代表论文共被SCI他引441次,单篇SCI他引最高138次。关于非线性数学物理模型的高效求解的自动推理方法等工作被国内外著名学者在综述性论文和研究论文中正面评价,并带动了许多后续的研究工作。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设立,重点奖励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原始性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战略性产业、促进城市安全、健康生态发展和推进区县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2014年颁发的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8项(人),自然科学奖28项、技术发明奖43项、科技进步奖224项。其中,2013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共授予8项,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各获2项,一等奖总数排名并列第一。

 

文字|万姗姗 摄影|吕安琪 来源|科技处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