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四届“名校长高峰论坛”举行

发布者:吕安琪发布时间:2015-01-28浏览次数:925

  1月9日上午,我校第四届“名校长高峰论坛”在闵行校区教师之家3楼多功能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副校长郭为禄、校长助理兼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戴立益、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吴薇、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处吴德芳以及35位来自上海、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新疆、甘肃、福建九个省(区)的我校教育实习基地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教务处处长雷启立主持。

  郭为禄致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国家从2007年起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这是国家基于中国教育发展现状赋予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为此华东师范大学前所未有地倾注了方方面面的力量,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倾注了几代人对教育事业的胸怀,成立了推进师范生养成教育的孟宪承书院;二是构建了“研习-见习-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为将师范生实习效果最优化,我校在上海、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安徽、江西、甘肃、新疆和厦门等10省(市)建立了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遴选当地最好的中学作为教育实践基地,让师范生在最好的中学接受育人熏陶,接受最优秀教师的指导,为他们教师生涯奠定良好的起点。他指出,教育实践基地的经验是我校推进师范生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我校每年以举办名校长高峰论坛为契机,与教育实践基地领导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卓越中学教师。

报告交流

  随后,戴立益与厦门市第六中学校长刘卫平、成都市教育学院院长(原成都七中副校长)罗清红分别作题为“在转型发展中追求新的卓越——从岗位履新谈起”、“我为什么选择‘少教多学’?”、“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永远行走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路上”的三场报告,介绍了所在中学在高中教育转型、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和成果。与会人员表示报告内容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引导意义,并围绕报告主题和内容展开热烈回应和讨论,介绍各自中学采取的措施及未来改革发展方向。

叶澜教授作题为“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改革深化的几点思考”的报告

我校第四届“名校长高峰论坛”举行

  叶澜指出,本届“名校长高峰论坛”的系列报告和交流研讨中,与会校长展现了有教育责任的担当、理论的思考、智慧的碰撞和追求明天的勇气,建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平台,促进各学校间持续深入的研讨交流。随后,叶澜教授带来题为“新形势下高中教育改革深化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从国家政策推动和全球化潮流引导两个方面详细说明了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两个因素,并指出不仅要注重改革的内容,更要明确改革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报告以高考为例,阐述了多方面改革的举措和影响。叶澜强调,目前高中教育正处在转型的时代,需直面改革,要防止改革“多动症”和倦怠;需直面现实,处理好教学实践中的基本矛盾;需直面学生,培养有理想、会选择、要行动的学生;需直面课堂,注重教学内涵,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


图文、来源|教务处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