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先师 黄花祭前贤

发布者:吕安琪发布时间:2015-04-08浏览次数:521

  头戴柳条枝环,身着传统汉服,手捧一束素菊……4月3日下午,我校社会发展学院和海上风民俗学社的师生们,在我校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的铜像前举行清明“祭祀先师,追思前贤”活动。

活动中,学生宣读祭文

祭文回顾了孟宪承先生业绩,并表达继承先生遗志的决心

  春雨霏霏,华师校园一片祥和宁静,师生们头戴柳环、手持素菊,在先生铜像前成弧形围立,敬听民俗学博士研究生程鹏宣读祭文,铜像前供桌上摆放着鲜花、青团和水果。祭文回顾了孟宪承先生业绩,并表达继承先生遗志,努力创获智慧、陶熔品性、促进民族和社会发展,“吾辈后生,践之行之”的决心。全国政协委员、社会发展学院首任院长丁金宏教授致辞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在清明节公开祭祀孟宪承校长,这成为一个重要仪式。”师生依次上前向先生鞠躬行礼,敬献柳枝素菊。

丁金宏在活动中致辞

田兆元讲解大夏大学迁校碑碑文

  在这次“祭祀先师,追思前贤”活动中,社会发展学院和海上风民俗学社的师生们还到法商楼内祭拜了中国地理学家和人口学家胡焕庸先生铜像,到樱桃河畔的大夏大学迁校碑前,追思王伯群、谢六逸、吴泽霖、陈国钧等先贤。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田兆元现场讲解大夏大学迁校碑碑文,追溯我校在战争年代弦歌不辍坚持办学的精神,师生共同缅怀大夏大学逆境中创造辉煌的历史。

师生依次上前向孟先生鞠躬行礼,敬献柳枝素菊。

  对于此次活动,田兆元认为,“清明在校园里祭祀先师、追思前贤,将清明文化传统中蕴含的‘孝道文化’转化为对于大学开创者、学科创始人、学术先师们的纪念与缅怀,很有意义,既传承了清明文化传统,又让师生在祭祀中感受和体验师大人文传承,有助于形成精神共同体。”去年,我校率先开展清明祭祀大学先贤的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是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举措,让清明节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在高校找到实现的平台。

  今年,除了祭祀活动,我校还牵头华中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八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和研究生,联名发出《“纪念大学大师,继承传统文化”——中国高校传承清明节活动倡议书》,倡议全国高校师生在清明期间,以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篇祭文,祭祀各校先师前贤,传承学术传统。



先贤
隐于校园
你知否?



华东师大校园中先师先贤塑像及碑刻,传承精神风范,供师生瞻仰。


孟宪承(1894~1967)

著名中国现代教育家

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


---



胡焕庸(1901~1998)

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奠基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徐震堮(1901-1986)

当代著名学者、诗人和翻译家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首任所长。


程俊英(1901-1993)

古典文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陈彪如(1910-2003)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刘佛年(1914~2001)

中国著名教育家

华东师范大学主要创建者之一,第二任校长。


冯契

(1915~1995)

中国著名哲学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政治教育系主任。


---

大夏迁校碑、《思群堂记》碑,怀念大夏大学先贤。

大师石表达对大学开创者、学科创始人、学术先师们的纪念与缅怀


---




文字|田波澜 瞿依贤 图片|瞿依贤 来源|新闻办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