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海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会议暨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表彰大会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秘书长王志伟出席会议,我校副校长郭为禄以及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4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对获得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的学生代表以及“感恩成才资助圆梦”上海高校学生主题演讲比赛获奖代表、2014年“中银”杯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的学生与教师及进行了表彰。我校外语学院辅导员徐蓓丽老师、孟宪承书院辅导员梁庆老师分获“中银”杯上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典型案例征集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地理学院学生彭艳东荣获了“感恩成才资助圆梦”上海高校学生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会上,彭艳东同学还作为学生代表作了“吃肉包的女孩也能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发言。
据悉,2015年将按照教育部工作要求,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终身发展机会”,不但要公平公正地做好资助工作,更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能力培养,充分发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全面推进本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我校学生代表发言稿(获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
吃肉包的女孩也能在阳光下成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彭艳东,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很荣幸能够作为受到资助政策帮助的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在我们这个集体里,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同学,作为他们中普通的一员,我实在没有底气代表他们讲话;我的阅历也还十分有限,说不出多少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今天在这里,我就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普通的故事吧。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吃肉包的女孩也能在阳光下成长》。大家听说过华师大的名菜——”玉米炒葡萄“吧?那可是出了名儿的小清新。不过,我最爱吃的还是我们食堂的肉包——馅儿多皮软,一口咬下去那叫一个幸福!一天早上上课前,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师问正在吃包子的我:“你吃的是什么馅儿的包子呀?”我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回答:”肉包。”老师打趣儿地说:“哦,那你小时候家境应该不是很好吧。一般家境好的孩子不吃肉包,吃菜包。”我愣了一下。后来再去食堂的时候我仔细观察,还咨询了食堂阿姨,发现——真的,大部分的人都吃菜包。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阅历。
是的,我爱吃肉包,因为它有肉,而且便宜。我来自贵州农村,小时候一家人挤在一间小瓦房里,对于一个小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一个只能远远瞅一眼隔壁家黑白电视,一个要乘30多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学校的农村孩子来说,吃肉包有时候也是一种奢望。
2013年我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尽管家里无法负担我的学业支出,但我并不担心。因为入学后,我很快就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助学金、淑卿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路在国家资助政策的支持下走到现在。我是幸运的,资助政策带给我的远远不只是肉包,更重要的是勇气、梦想和爱的力量。
我要说,是资助政策激励我不卑不亢,迎难而上。
周围总有那么些人和我不一样:她们有优越的条件学舞蹈,上新东方,逛商场——我也想努力地跟上她们的节奏。不能上舞蹈班,体育课我就站第一排,努力地跟上老师的步伐;不能去补习班上英语,我就选最难的英语课,就算成绩一塌糊涂,也要有所成长;不能去逛商场,我就带一个肉包钻进图书馆待上一天,虽然也困得睡着被吹感冒,还是一如既往……我知道我不聪明,可是,哪怕多付出那么一点点,我也愿意以时间的积累来缩小差距。今天,我能安心的坐在大学的课堂上,是因为资助政策给了我希望,所以我决不能让它对我失望!
我还要说,是资助政策鼓舞我独立自强,历练自我。
我觉得勤工助学是国家各项资助政策中最有意义的一环,因为它让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力量!进入大学后,学校给像我这样的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我先后做过很多份勤工助学工作:有校内勤工助学基地的岗位,有教高二孩子的物理化学家教,还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兼职。每次拿到新到手的工作收入,我都信心满满——我也能养活自己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年多的勤工助学工作中,我开拓了视野,认识了社会,知道了挣钱的不易,谋生的困难,这也让我更加珍惜国家、学校给我的数千元助学金。
最后,我要说,也是最重要的,资助政策让我学会了担当、感恩和传递爱。
也许我曾经是不幸的,但比起其他很多人来说,我又是幸运的。我体验过什么是苦难,所以我更有耐心去包容别人,更能理解身在苦难的人。我做义务家教,和同学们去小学开展环保教育课,去福利院陪孤残儿童玩耍,去养老院和老人们聊天。记得去年重阳节去养老院的时候,我看望了一位老人,坐下不久刚好老人的女儿来了,可是她放下礼品就走了。老人一直拉着我的手,说:“我孙子跟你差不多大呢!”。我很庆幸自己能给这位老人带去一丝温暖,但同时我又很自责,自责自己还太弱小,能做到的事还太少。
“投以木桃,报之琼瑶。”也许今后我还会吃很长一段时间的肉包,但资助政策带给了我很多成长,让我学会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明白:爱与勇气从来都贮藏在我们的内心,从未远去。也许只要一次低头,一次静穆中对自身内在的思考,那些驻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爱与温暖,就会涌现。安静下来,用点心,做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事,哪怕只是给陌生人一个微笑,都好!
人生的马拉松还很长,只愿每个清晨比前夕更美好,愿每个明天比昨天更富饶。
谢谢大家!
文字、来源|学生发展服务联合中心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