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与中学校长共话未来教师培养

发布者:吕安琪发布时间:2016-05-16浏览次数:118

  5月13日,以“未来教师培养”为主题的大学校长与中学校长对话交流会在校长培训中心逸夫楼三楼多功能厅举行。校长陈群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第53期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47位校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主持交流会。

大学校长与中学校长对话交流会在校长培训中心举行

陈群校长讲话

  上海市曹杨二中副校长易建平表示,师范院校在使用外版教材方面需要有一个文化判断,应当增强学生的教师专业定力。他建议,面对高考改革,希望师范大学变革专业设置体系,逐步实现未来教师跨学科、多学科培养,同时增加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学和教育评估等领域的课程内容。

上海市曹杨二中副校长易建平发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一中学校长宋新安提出,近几年八一中学引进的师范大学毕业生在上岗前都需要再培训,这一现象应当值得师范大学思考。中学教育要重新定位学生的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即中学主要是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的基础,大学才是成才教育为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一中学校长宋新安发言

  浙江大学附中校长申屠永庆认为,师范生到中学实习,不能等到毕业那一年才进行,应当有一个持续、不定期的见习或实习过程。他建议,师范大学还应当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技能以及相关综合素质培养。

浙江大学附中校长申屠永庆校长发言

  北京市房山中学校长郭冬红在发言中建议,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对话机制应常态化,实现师范生的“培养方”(大学)与“使用方”(中学)的良性互动,促使毕业生招之能来,来之可以大用。体育、艺术类师范生培养应当倾斜,而且应当在所有师范生的培养中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

北京市房山中学校长郭冬红发言

  河北省邯郸市第七中学校长孙剑英建议,在未来教师培养中加强激情和理想信念教育。吉林省通辽市东辽高中张吉武校长表示,“未来已来”,新时期教育面临巨大变化,应当迎接时代,深化信息技术教育,更多关注中学教育变革和学校重构给未来教师的挑战,未来教师应具有学科基础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与授业、解惑相比更加注重“传道”。

河北省邯郸市第七中学校长孙剑英发言

  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校长牛朝霞建议,在未来教师培养中,要有文化自觉、自信和文化认同教育。用“民族的心牵世界的手”,努力把未来教师培养成复合型的人才,要做教育的实践者、思想者和探究者。

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校长牛朝霞发言

全国高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的47位校长在会上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陈群在讲话中,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校长来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表示欢迎,对各位学员的中肯建议表示感谢。陈群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正在推进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以培育高质量的未来教师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陈群指出学校在成立教育学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师发展学院。学校将把未来教师培养的重心定位在教育硕士层次,立志于把华东师范大学打造成中国最优秀教师的摇篮。未来的师资培养将会配备两名导师,一名大学的专业导师,一名一线的教育专家,包括学科名师和优秀校长。在继续深化师范生的学科素养的同时,学校将加强师范生心理学、生涯规划和教育技术课程学习,并将继续听取各位校长的建议,加强师范生到一线学校的见习和实习环节。

  据悉,第53期的骨干校长来自全国各地,在校长培训中心学习研修期间,还参与了教育学部组织的“影子‘校长’”培养计划,以“导师校长”的身份参与了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的指导与交流工作。




来源|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