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民俗学博士联合涵芬楼创立校园“节气茶会”

发布者:陈颖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次数:214

  12月7日,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在闵行校区涵芬楼阅读体验中心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节气茶会正在进行:

  竹炉红炭普洱汤,

  九畹芳兰韵悠扬。

  夜来无雪茶当酒,

  诗琴共话一杯香。

  布置得精美得当的茶席、冒着热气的铜水壶搭配着刻有二十四节气的白瓷杯;燃着橄榄炭的红泥小火炉,普洱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解、古筝伴奏下的茶艺展示搭配古诗和现代诗的朗诵……大雪夜,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的“茶博士”张海岚用一盏普洱红汤向所有爱茶之人发出邀请,和着传统节气的自然律动,带领大家回到有茶有琴有诗的人文世界。

  海岚和小伙伴的“虚室生白茶文化研修社”于1122日小雪夜,在涵芬楼阅读体验中心推出了《向茶而生》首期节气茶会。

华师大民俗学博士联合涵芬楼创立校园“节气茶会”

  今年10月,在对自己的博士论文普洱茶文化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获得茶艺师资格证的张海岚博士,本着在师大校内传播茶文化的初衷,和她的同学、民俗学研究所的刘慧博士和张利峰、王枫等同学一起,在华东师大社发院副院长田兆元教授的支持下,创立了虚室生白茶文化研修社,旨在聚集和引导志同道合的爱茶师生,对以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研究。

  11月,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体验中心在闵行校区落户,宽敞明亮整洁又文艺的空间,让虚室生白茶文化研修社决定与涵芬楼携手,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面向全校师生,举行二十四场节气茶会,带领同学们以茶为媒感知自然的节奏,体会传统中国人的天时观念,也可以让参与其中的人,切身体验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让高雅的茶文化浸润校园。在张海岚的设想中,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融入其中,有音乐的,有饮食的,有民艺的、有非遗的,让这个小小的空间变成全方位的民俗文化的体验场所。

  小雪夜的红茶主题茶会才刚结束,就传来了二十四节气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消息。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通过审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消息公布后,她的节气茶会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我们来说,远离了传统农耕文化,通过茶这种天地人三者结合的媒介让大家从一杯应季的茶汤中感受自然,因为什么时节喝什么茶也是有讲究的:春天主要以绿茶为主,夏天是花茶,秋天是乌龙,冬天则是红茶。感知二十四节气,让二十四节气因茶而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也是民俗学专业的研究者应该关注的方向。”

  12月21日,冬至时节,节气茶会持续进行,有意向参加茶会的同学可以关注“虚室生白茶文化研修社”的公众微信号报名参加活动。



图文、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编辑|沈梦英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