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创建动态
文明风采
文化日历
影像
图库
历史沿革
学校标识
文博师大
文明指标
基本指标
强化思想引领 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教育教学 提升办学质量
丰富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优化校园环境 加强后勤保障
强化责任担当 校社共建共享
特色指标
特色指标1
特色指标2
特色指标3
特色指标4
创建动态
创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创建动态
创建动态
2022-12-08
华东师大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1月29日,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命名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华东师大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经中国生态学学会推荐,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作为上海市科委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的研究基地,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一直秉承“科研、科教、科普”三科并举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教学优势开展科学普及,形成了生态文明理念“大科普”、生态环境知识“小科普”相结合的特色科普模式。生态文明理念“大科普”主要通过党校、各级干部培训班等校外平台,宣讲生态文明思想,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生态环境知识“小科普”则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知识和科技成果的普及,培育创新思维,弘扬科学精神。 多年来,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全国大型主题科普活动的举办,在全国科技周、上海科技节,以及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日期间,组织生态环境主题讲座,利用野外基地开展丰富的科普实践和自然教育。实验室陈雪初教授牵头开设的“农林水乡”主题自然课堂,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青少年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尊重自
2022-12-08
名师金课!华东师大39项入选“上海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
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上海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确定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6个、示范课程507门、教学名师117名、课程示范团队325个。华东师大39个项目入选,入选总数名列前茅,分别为1个中心获批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8门课程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位教师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3个教学团队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在前期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探索的基础上,于2017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实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考核评价、教研文化、质量保障六大行动计划。经过几年的推进,学校已经凝聚了共识、形成“一揽子”计划和“一整套”举措,获得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领航高校和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成果。来源|华东师大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教务处 研究生院 编辑|吴潇岚 杜玥 编审|郭文君
2022-11-23
华东师大举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部署会暨专家宣讲团成立仪式
“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宣讲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大会精神讲,讲出责任使命。要突出高校优势,结合研究阐释讲,夯实学理支撑。要注重联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讲,强化效果导向。”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走向深入,今天(11月20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部署会暨专家宣讲团成立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各单位宣传工作负责人、学生宣讲团成员代表等出席会议。校党委书记梅兵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顾红亮主持会议。梅兵为专家宣讲团成员代表颁发聘书 顾红亮宣读《关于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的通知》。 会上,梅兵为专家宣讲团成员代表颁发聘书,并与师生宣讲团成员代表共同为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启动上线。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晓强 王庆华 王建新 凤 媛叶淑兰 田 雷 代蕊华 冯学钢吕志峰 朱军文 任海涛 刘 平刘 军 齐卫平 闫方洁 安 俭许瑞芳 李茂田 杨丽萍 宋 进陈 融
2022-12-02
聚焦数字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大举办长三角一体化法治论坛
华东师大将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重要遵循,协助各省市人大在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与实践中实现更大的突破,展现更大的作为。 为进一步深入研讨长三角地区数字产业立法的新动态、新热点和新难点,推动我国数字法治的实践与理论发展,11月26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法治论坛:数字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华东师大举办。此次论坛由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指导,华东师大主办,华东师大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围绕长三角地区“数字活动的立法规制与赋能”,以及“数字活动的产业实践与理论探索”等主题展开。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负春、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出席本次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华东师大校长助理吴瑞君主持了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发言和研讨。 莫负春指出,华东师大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为长三角发展的相关法治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研究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不断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建言咨政方面作出非常好的成绩。此次论坛对数字法治
2022-12-02
推进“国际+”!华东师大召开2022年国际化暨港澳台工作会议
华东师大立足本源、精准定位国际化的着力点;因境制宜、科学部署国际化推进策略;主动赋能、深入推进国际化内涵建设,不断巩固全校国际合作“一盘棋”工作格局,充分释放“国际+”发展战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推动“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的关键势能。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快推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明确我校国际化暨港澳台工作在十四五阶段的改革重点和推进思路,12月1日,学校召开了2022年国际化暨港澳台工作会议。 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分为上下午两个阶段。校长钱旭红,副校长顾红亮,各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及各单位外事秘书出席。上下午会程分别由副校长顾红亮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杜震宇主持。线上线下结合召开2022年国际化暨港澳台工作会议 上午,杜震宇作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华东师大国际(港澳台)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新思考与探索”工作报告。杜震宇做工作会议主题报告 报告分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国际形势与国家对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要求,基于我校国际化及港澳台工作的初心与问题,提出“可持续”“可突破”“可引领”“可反哺”的国际化与港澳台合作新思路,阐释了“全校院系大调研”“全球
2022-12-01
建系三十年,华东师大旅游专业“人才群效应”凸显
三十年栉风沐雨,打造沪上顶尖贯通本硕博(后)旅游管理专业;卓越学术服务社会,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华东师大”方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三十而立开启协同育人新征程。 11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旅游与会展系为纪念旅游专业建系30周年,举行了杰出系友学术报告会、建系30周年成果展、旅游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恳谈会、经济与管理学部旅游与会展系校友会成立仪式等系列活动。旅游与会展系全体教师及退休教师、在读学生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沪上文旅头部企业代表等50人参加线下庆祝活动,还有两千多位海内外系友同时在云端相聚。三十年栉风沐雨打造沪上顶尖贯通本硕博(后)旅游管理专业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前身是1989年全国首批设立的旅游教育本科专业,1992年学校从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外语等专业选拔教师正式组建旅游学系。 1994、2011年,华东师大旅游学系分别获得全国首批旅游经济硕士学位授权点、MTA学位授权点,2006年开始招收旅游方向博士生,2009年增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含博士后)培养体系,跻身全国旅游管理专业第一方阵高校。2022年,旅游管理专业入选
2022-11-28
“中国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2022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开营
11月19日,由华东师大承办的2022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正式开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娟,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教务处处长孟钟捷、终身教授祝智庭、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英特尔(中国)院士戴金权、全球数字化能力建设项目中国区总监颜历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饶师范学院、昭通学院的74位学生参加了开营仪式。2022高校学生人工智能训练营正式开营 戴立益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对各位领导及营员们表示欢迎。他指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背景下,教育功能正从知识传承向知识创新应用与能力发展转变,而教师是实现这一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关键力量。作为双一流部属师范大学以及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第二组团的牵头高校,华东师范大学肩负着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重要使命,也承担着促进组团内各高校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责任。因此,作为本次训练营的承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与英特尔合作,立足国际视野,重磅推出了“人工智能+教育”系列课程,全面关注师范生的AI意识与社会责任、AI知识与思维以及AI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2022-11-25
探索“超越知识点的思维教育”!华东师大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
11月2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成立暨通识教育研读文库启动仪式”以线上线下形式同步举行,校长钱旭红,副校长周傲英、戴立益、雷启立,通识教育委员会顾问、委员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唐玉光主持。 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和建设“通识教育研读文库”是华东师大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卓越育人”改革背景下,华东师大积极推行“思维导向的通识教育”,为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决定建立“通识教育研读文库”,联动第一和第二课堂,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华东师大通识教育委员会由顾问和委员组成。顾问分别由清华大学新雅书院讲席教授甘阳、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猛、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孙向晨、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和陕西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尤西林等6位国内通识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委员由校内60余位学术水平高、热心通识教育工作,熟悉学校通识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其中,钱旭红担任主任委员,周傲英、戴立益、雷启立担任副主任委员。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致辞 副校长戴立益介绍,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包括:研制全校通识教育的基本
2022-11-28
首届华东师大“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举行—— 展现青年的靓度,与大咖一起去“碳”路
“电膜协作,减污降碳”“模拟增温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对极端淹水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复力”……11月23日,在首届华东师大“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上,22个学生创新项目一一展示。 “双碳”创新创意学术文化节作为首届华东师大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依托“双碳”大赛参赛项目承办。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张秋卓表示,该学术文化节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研究生以学术文化节为契机,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积极投入到科研事业当中。评委给参展的创新项目打分 “模拟增温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对极端淹水事件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是孙宝玉团队的项目,他们利用6年的野外增温实验,结合自然极端气候事件,发现气候变暖能够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极端洪涝灾害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电膜协作,减污降碳——有机固废厌氧处置能源转换领航者”是邱博然团队的项目,他们设计的装备系统通过引入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构建耦合消化体系,达成废水污泥和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获得了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二等奖、“挑战杯”市赛金奖。项目展示 22个参展的学生创新项目涵盖了环境与绿色科技、低碳生活与生命健康、以及设计与制造方向等助力“双碳”
2022-11-25
“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里程碑意义”学术研讨会暨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会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11月2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编辑部联合举办“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里程碑意义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来自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期刊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家宣讲团成员与会交流研讨。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主持。《文汇报》理论部主任杨逸淇,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主编曹景文,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勇分阶段主持研讨。“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里程碑意义”学术研讨会暨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会举行新时代十年变革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教授表示,新时代十年创造了“五个必由之路”的新鲜经验,它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概括的百年奋斗“十条经验”一样,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敬斌教授认为,“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新历史
2022-11-23
学术文化盛宴!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开幕
为推进落实学校卓越育人工作,推动培养“高精尖缺”创新人才,今天上午,一场学术文化盛宴——“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闵行校区光学大楼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校长钱旭红,华东师大文科资深教授冯绍雷,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樊春海,各相关职能部门、院系主要领导,有关院系师生等150余人现场与会,1.8万余人次线上观看直播。开幕式由华东师大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主持。“首届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闵行校区光学大楼开幕 周傲英指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新时代,培养“高精尖缺”创新人才迫在眉睫。近年来,华东师大研究生教育以全球视野、面向世界一流的定位,聚焦卓越人才培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探索研究生卓越育人新范式、打造研究生课程与教材品牌、强化研究生重大学科赛事引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卓越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卓越人才持续涌现。华东师大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周傲英主持开幕式 钱旭红在致辞中强调,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
2022-11-18
校长钱旭红会见罗杰•科恩伯格
校长钱旭红会见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诺贝尔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11月13日周日,校长钱旭红在普陀校区校友之家会见了来沪出席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一行。校长助理施国跃主持活动。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翁杰敏、副院长叶海峰,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杜震宇,科技处副处长蒯曙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邢和祥参加会见。 钱旭红高度赞誉罗杰·科恩伯格身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对上海国际科技影响力提升的助推与积极支持。钱旭红介绍说,华东师大以教师教育为发展特色,兼顾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领域的卓越学术发展,以“卓越学术”支撑“卓越育人”,致力于建设成为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钱旭红表示,欢迎世界顶尖科学家支持华东师大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未来希望同罗杰·科恩伯格及其团队在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合作。 科恩伯格高度评价华东师大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的“卓越学术”成果,对学校“卓越育人”的理念和实践深表赞同。他表示,坚持科技创新对于全球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过此次访问搭建桥梁,实现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与华东师大长期而
2022-11-11
华东师大首期“校友-春雨·卓越育人计划”开班
华东师范大学首期“校友-春雨·卓越育人计划”上周开班,该项目从全校选拔家庭经济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子,通过引入优秀校友担任学员社会导师,学员们参与优质的语言类、素质类提升课程和卓越训练营等途径,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杨德广校友:“没有华东师大就没有今天的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何红章校友:“希望春雨计划的学员们努力争取抓住人生紧要处,上到更高的楼,看到更好的风景”; 钱倩校友:“希望你们勇于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永远坚持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 程勇校友:“希望学弟学妹可以在基础教育的这个宽广的舞台上绽放人生风采”; 周文波校友:“希望学弟学妹们能与我们同行,一起传递学校的育人精神和理念”; 袁帅校友:“老师是你们的后盾,校友是你们的助力,我们愿意让你们站在肩膀上成长成才”。…… 华东师范大学首期“校友-春雨·卓越育人计划”开班仪式11月4日在普陀校区校友之家举行。1960级地理系校友、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知名高等教育专家杨德广,1985级经济与管理学部校友、上海京道资产管理集团董事长兼CEO何红章,1986级中文系校友、飞马旅集团
2022-11-10
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华东师大两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展开跨学科交流合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加强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华东师范大学两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生命·实践”教育学团队和“创获智慧”中国哲学团队,于11月6日下午,以“跨学科对话”的形式,举办了“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主题学术活动。 两个团队带头人杨国荣教授、李政涛教授分别带领团队成员出席活动,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师生共2万余人在线参与。“教育学与哲学的对话: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主题学术活动签署合作备忘录 以跨学科加强团队 建设会上,“生命·实践”教育学教师团队与“创获智慧”中国哲学教师团队签署合作备忘录,决定以“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哲学教育”和“跨学科研究”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两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团队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作用,把“黄大年精神”融入到教书育人、团队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全领域和全过程。杨国荣教授与李政涛教授分别代表团队签署合作备忘录刘梁剑教授与黄忠敬教授代表院系作为支持单位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385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8
/
2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