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创建动态
文明风采
文化日历
影像
图库
历史沿革
学校标识
文博师大
文明指标
基本指标
强化思想引领 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教育教学 提升办学质量
丰富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优化校园环境 加强后勤保障
强化责任担当 校社共建共享
特色指标
特色指标1
特色指标2
特色指标3
特色指标4
文明风采
文明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风采
文明风采
2024-05-30
爱在基层,华东师大学子青春“黔”行
在抗战的烽火岁月,内迁贵州的10余所高校中,作为华东师大前身的大夏大学是最早迁到贵州并在此办学时间最长的学府。曾经的赤水河畔,如今的丽娃河边,有这样一群青年的身影在时光中重叠:曾经的大夏学子积极投身抗战,引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与赤水人民和衷共济,共纾国难;如今的华师学子承袭先辈“三苦精神”,用青春丈量黔中大地,践行初心与坚守,扎根贵州,前仆后继。 徐胜峰,2021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毕业生,贵州省定向选调生,现任贵阳铁路运输法院四级主任科员,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跟班学习。 “国家培养了我,我应当到国家需要我的地方去。”徐胜峰从江西小镇走出来,毕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扎
2024-05-09
华东师范大学8名青年学生赴法交流
在中法建交60周年和巴黎奥运年的双重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代表团在法国巴黎、里昂联合当地12所大中小学、教育机构和体育俱乐部,以“汇流”为主题,开展人文交流活动。5月7日《中国日报》报道这次访法活动 代表团中,还有8位青年学生,他们是谁?一起来认识一下——华东师范大学8名青年学生赴法交流01 杜家航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2022级硕士研究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夏印社副社长,第八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铜奖,首届韩天衡奖学金一等奖,篆刻作品获“白蕉奖”上海市书法篆刻作品展最高奖。杜家航与法国友人交流合影 在新里昂中法大学活动现场发生的一幕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2024-04-16
华东师大青年研究员杨长:在科学“无人区”挖掘未来“新宝藏”
十年前踏入“未来材料”领域,实现从0到1的原创突破,提供关键基础材料的全新解决方案,是未来光伏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获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超能奖,如何超能? 首届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日前在上海落下帷幕,华东师范大学紫江优秀青年研究员,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德国莱比锡大学客座教授杨长成为大赛十位未来产业人才“超能奖”获得者之一,项目“光伏关键基础薄膜:透明导电薄膜”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项目。 “透明导电薄膜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应用有,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杨长介绍说,比如透明显示器、增强现实( AR )眼镜、发电玻璃、隐身涂层也是今后产业化应用的产品方向。华
2024-04-12
陈春鹏:直博发顶刊,从泥滩摸爬起步
“瞩目远方,探索未知”,这是他的科研信仰。这位华东师大博士生始终坚信,即使面对浩渺无垠的自然界,只要心怀探索,不断钻研,终将揭开其神秘面纱。陈春鹏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级自然地理学专业直博生 2018年保研直博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致力于河口海岸遥感时空智能感知研究。近5年来共发表SCI论文15篇,累计影响因子110+,篇均影响因子7.5;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SPRS P&RS(IF=12.7)、JoH (IF=6.4) 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曾在ISPRS、IEEE IGARSS等遥感国际
2024-02-24
叶建中:上海爷叔的援疆情怀
上完课,回到伊犁师大公寓房,叶建中点上香薰灯伴着咖啡香和我们娓娓道来……叶建中 从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已选派12位退休教师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伊犁师范大学、西昌学院和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心怀烛火,余霞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华东师大银龄教师退而不休,心怀“国之大者”远赴边疆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他们谱写了怎样的人生新篇章? 2023年12月6日,我们沿着老教授们的足迹,走进了距离上海近4000公里的伊犁师范大学,近距离感受他们大爱新疆的情怀、甘于奉献的精神和青春不老的心志。01|“我从来不
2024-02-20
华东师大六旬教授两度援疆,出野外观天象
“他对科研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我们在伊犁,等于守着一块宝地,我们更有责任去研究它,也更有责任去保护它。”戴雪荣 从202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来,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第一批试点高校,已选派12位退休教师对口支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伊犁师范大学、西昌学院和丽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心怀烛火,余霞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华东师大银龄教师退而不休,心怀“国之大者”远赴边疆支援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他们谱写了怎样的人生新篇章? 2023年12月6日,我们沿着老教授们的足迹,走进了距离上海近4000公里的伊犁师范大学,近距离感受他们大爱新疆的情怀、甘于奉献
2023-11-27
2023年宝钢优秀教师奖公布,华东师大4名教师入选
近日,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结果揭晓。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教授荣获2023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教育学部范国睿教授、体育与健康学院刘微娜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媛媛教授荣获2023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段玉山,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兼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执委,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地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段玉山长期秉持“实践育人”教育主张,开展“大中小一体化”地理教学改革。主持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并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申银万国奖教金、能达奖教金、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等。|宝钢优秀教师奖 范国睿,教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长
2023-11-10
限定徽章上线,华东师大“小叶子”已就位
新时代,共享未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华东师范大学的140名“小叶子”已各就各位,在新闻宣传、招商、翻译等岗位提供志愿服务,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32个院系、43个专业的“小叶子”脱颖而出 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总队10月初启动进博会志愿者面试工作,从政治素养、志愿服务经验、应急情况处理能力、抗压能力、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等多维度对400余位报名同学进行了选拔。 最终,32个院系、43个专业的140名“小叶子”脱颖而出,将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态度在新闻宣传、招商、翻译等岗位上点燃青春活力,展示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者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有17位参加过往届进博会的“小叶子”再次走进国家会展中心进行志愿服务。华东师大“小叶子”说崔舒晗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成果展展台 “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进博会,同时通过进博会了解中国新发展的格局……” “二年级”小叶子、华东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崔舒晗和她的团队,带着对进博会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效的调研项目走上了第十八届“挑战杯”红色专项的舞台,获全国一等奖。 该团
2023-11-03
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入选新基石研究员
第二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获资助名单揭晓,来自13个城市、28家机构的46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上榜。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鑫教授 金鑫,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主要采用分子、电生理、光学成像和行为学手段研究大脑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运动和精神疾病的机理。2007年博士毕业,后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至2020年在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他曾荣获葡萄牙神经学会最佳论文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贝内迪克特·拉特利奖,美国神经科学会格鲁伯国际研究奖,埃里森基金会脑老化奖,以及麦克奈特记忆和认知障碍奖等国际奖项。金鑫教授(右一)团队 过去十多年,金鑫在大脑基底节神经环路与运动控制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推动性的工作,包括发现基底节编码运动序列的开始和结束,解析基底节直接和间接通路在运动控制中的功能,以及提出大脑计时的感知运动理论。 金鑫表示,神经环路与行为是当前脑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与高级认知和众多神经疾病关系密切。
2023-09-26
华东师大两位教授获评“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
近日,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李希代表党中央致词。 会上宣读了《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关于表彰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和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的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侨联关于表彰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中国侨联关于表彰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左起:王行恒教授、吕岳教授 华东师大侨联副主席、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退休教授王行恒和普陀区侨联主席、华东师大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吕岳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市人大代表、华东师大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林和春教授作为大会正式代表参会。 王行恒教授是华东师范大学侨联发展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曾先后参与了校侨联的筹备、建立与发展等工作,并任第一、二届的秘书长,第三至七届副主席。自1990年至今,他为侨工作三十多年,曾获上海市侨界教师“烛光奖”(1995),并两次获得上海市侨联先进个人(2010、2020),中国侨联“从事侨联工作20年以上的工作者”(2016)等荣
2023-08-28
三位华东师大学子获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表彰
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推报活动结果揭晓,华东师大三位同学上榜!祝贺教育学部2020级本科生李厚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马圣进、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孟宪承书院2020级本科生黄引娣! 李厚毅,华东师大教育学部2020级本科生。他自幼双耳失聪,视力微弱,凭借自身的努力奋斗克服缺陷,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他积极回报社会,为同样需要听力与言语康复的人提供支持。此外,他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听力相关学术研究项目,致力于为人工耳蜗植入人群提供有效的康复方案,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康复的希望。| 破困:艰辛付出,突破学业困境 李厚毅来自安徽的一个教师家庭。他自幼双耳失聪,视力微弱,父母倾尽所有踏上求医之路。他两岁时成功植入单侧人工耳蜗,第一次听到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 三岁时,李厚毅又在华东师大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和同龄人一样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李厚毅进入小小虎接受康复训练 2022年,李厚毅凭借着异于常人的勤奋与努力,成功考入了他梦寐以求的华东师大康复科学系——这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地方。他希望能用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孩子
2023-07-26
全国仅20位,李大力当选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
中国教师及发展基金会公布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获奖名单,全国20位青年导师获奖,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大力研究员位列其中。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大力研究员瞄准世界前沿,勇攀科技高峰李大力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及其在遗传疾病确证和治疗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007年,他加入华东师大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修饰小鼠基因的技术平台。当年基因敲除技术获得诺贝尔奖,但在国内能独立完成该项技术的实验室屈指可数。在此之前,他在美国花费近一年的时间学习小鼠遗传操作技术。正是搭建了这个技术平台,后来系列科研成果的取得才成为可能。为了攻坚克难,他几乎没有寒暑假和节假日。例如在2013年攻关动物模型构建技术期间,他一个人在动物房开展显微注射实验,大年三十和初一都在动物中心度过。“科研规划既要明确长远的研究方向,也要明晰短期目标”,在分享导师经验时,李大力这样说。正是这份对科研的热忱投入和执着追求,李大力成为学生心目中基因编辑界的“明星教师”。他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 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基于Cas9的大鼠和小鼠基因编辑体系,将传统方法构建模型一年以上的周期缩短到5周(Nat
2023-07-14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以思勉之名观其会通!
2019级思勉班毕业合影 虽然选择的道路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将继续探索,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臻于至善、敦行致远。 班级16名同学,全部推免,十余人在公开或内部刊物发表论文,他们就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2019级历史学拔尖班(思勉班)。1934年,吕思勉为光华大学题词“观其会通” “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历史学系“基地班”的升级版,与“新文科”理念对接,秉持吕思勉先生“观其会通”的学术精神,通过“四段式”学术训练带学生走上史学研究道路,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人文情怀、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史学高端研究人才。 思勉班实行“多对一导师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采取“滚动制”动态进出,16名同学一路披荆斩棘,顺利通关!研究综述汇报与地理科学专业拔尖班在新疆开展联合野外实习 热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他们在历史学系相遇,热爱让性格迥异的他们甘坐冷板凳,热爱让知行合一的他们做时代的追梦人做有尊严的知识人。经过四年的积累与磨练,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即将开始人生的新旅程。2023年苏州历史行走与考察 在历史学系系主任导师组成员梁志看来,“思勉班”人才培养模式
2023-07-10
华东师大这个“尖”班,以元化为名!
19级“元化班”与任课教师合影 华东师大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元化班”,全班16人全员升学,15人推免至5所国内重点高校,1人出国深造。王元化先生(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 “元化班”为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元化”二字取自中文系前辈学者王元化先生之名,以期传承华东师大中文系文脉,培养理想远大、基础扎实、专业突出、能力全面的未来学术研究人才。19级“元化班”学子线上讲座学习 “元是根本,化是融化,有本有化,方能为大。”中文系“元化班”采取小班教学培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专业必修课实行更高质量标准,鼓励修读跨年级、跨专业及本硕一体化课程,学业成绩进行单独考核。19级“元化班”学子与“元化讲堂”专家学者合影 中文系成立“元化学舍”作为拔尖学生培养专设机构,配备诸多名师作为“领头人”,组织“元化讲堂”等多种类型学术活动,帮助同学了解学术前沿,拓宽研究视野。每位学员均需主持或参与系设“元化课题”,由导师团队在各阶段给予指导。 中文系“元化班”还与兄弟院校展开密切的学术交流。2022年7月,由华东师大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浙江大学文
每页
14
记录
总共
69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1
/
5
跳转到